菜谱网 梭鱼 介绍

繁殖方式

棱梭个体较小,一般体长200毫米左右,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沿海,中国仅产于南海和东海。梭鱼、鲻鱼体形较大,一般200-500毫米,大者600-800毫米。梭鱼为黄渤海主要港养鱼种,鲻鱼为东海和南海主要港养鱼种。梭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鲻鱼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梭鱼、鲻鱼在中国南、东、黄、渤四大海域均有产出。
梭鱼繁殖方式。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饲养时可投喂米糠、豆饼及酒糟等饲料。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处产卵。
自然繁殖
梭鱼,亦称“肉棍子”、“红眼鲻”等,是中国沿海珍贵的咸淡水养殖新品种。近些年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利用滩涂港汊及内河池塘等水域,人工养殖梭鱼面积已达2000多公顷,平均每0.067公顷产鱼750多公斤。现将梭鱼的生态习性及人工繁殖技术简介如下:
梭鱼的繁殖季节, 中国渤海湾通常为每年4月底到6月初,江苏、浙江沿海为4月初至5月中旬。性成熟年龄一般为雄鱼2-3龄, 雌鱼3-4龄。一般雌鱼怀卵量在150万-600万粒之间。野生的梭鱼个体重可达10公斤以上。每年4月份,梭鱼便在各河口区产卵,只做短距离回游,至12月份始到海水深处越冬。
梭鱼每年定期结群到港湾、河口、滩涂港汊等处产卵。在6月初至7月底,黄海、渤海沿岸梭鱼幼鱼十分丰富,并进入江河入口处成群觅食,此时是人工捕捞野生鱼种的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