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梭鱼 介绍

养殖技术

工厂化养殖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顶设彩钢瓦。房内建有养殖池,养殖池为圆形 混凝土结构,内径 4.5 m,高1.5 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用不锈钢网片设置防逃网,排水口利用75mm 的 PVC 管连通池外的水位控制管,通过水位控制管的高度控制池水的深度为 0.4~0.6 m。养殖池配有独立的进、排水及增氧设施。养殖期间用1 台 2.2 kW 的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及散气石增氧,每个养殖池放散气石10个。养殖用水为经曝气后的地下深井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要求,养殖池进水口常年水温 14~18 ℃。另外,配备10kW柴油发电机、2.2kW罗茨鼓风机、深井泵各1台备用。
1、养殖池消毒。在苗种放养前,应提前做好养殖池消毒工作。可用 20~25 mg/L 漂白粉或 100~200 mg/L 高锰酸钾浸洗 24 h,如果是新水泥池应提前 30 d 用 50 mg/L 过磷酸钙除碱。
2、苗种放养。放苗时间一般为每年的 3—10 月,放养规格为 10~16 cm。2011 年放养时间是 6月10日,鱼种规格为14cm 左右,放养密度为70尾/m2,每个养 殖 池 放 养1120尾,共放苗11208尾。放养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无伤病,活动能力强,摄食正常。鱼种放养前用 3%食盐水浸泡 5 min 进行体表消毒。
鱼种放养后,第 3 天开始投饵,投饵按照定时、定点、定量、定质的“四定”原则进行。在养殖初期每日投喂 6 次,逐渐减少到每日 2 次。根据鲟鱼生长规格使用蛋白质含量为40%~42%的鲟鱼全价颗粒饲料,饲料粒径根据鱼的体重,本着“宜小不宜大”的原则灵活掌握,投饵量根据鱼体重和水温调整,每次投饵量以投喂后 20 min 内吃完为宜。
在工厂化高密度养殖的情况下,受自身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偶尔也会发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认真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一般每隔10~20d交替用二氧化氯或聚维酮碘进行养殖池消毒,同时在饲料中定期添加 VC、VE,以提高鱼体免疫能力,预防病害的发生。
1、水霉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主要是鱼体受伤后感染,滋生水霉所致。病鱼患处滋生大量灰白色棉絮状的水霉菌菌丝,严重时病鱼行动迟缓,鱼体瘦弱,不摄食,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用 3%食盐水浸洗20min,有一定的疗效。
2、大肚子病
病因与病症:此病为营养不良或气单孢菌引起,病症为病鱼腹腔膨大,腹部向上浮于水面,游泳无力。解剖可见胃中食物较多,有气泡,肠道内也有气泡。
防治方法:改善水质条件,降低饲养密度,增加流水量在饲料中添加 8%~12%的干酵母,5d 为1个疗程。
3、肿嘴病
病因与病症:病症为病鱼嘴肿,四周充血,不能活动,有时体表伴有水霉着生。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不投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定期换注新水,发现病鱼及时捞出,防止其他鱼被感染。治疗用土霉素拌饲投喂,药量为每100kg 鱼拌3g,连喂3d。
一是饲养人员要懂技术,会管理,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在生产中饲养人员应能严格按照鲟鱼的生长需求,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鲟鱼健康、快速生长。
二是适时分池是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生产中要做好分池工作。适时分池,一方面可防止体质弱小个体因摄食不足,逐渐瘦弱甚至死亡;另一方面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单位面积负载量(一般控制在10 kg/m2),进一步加快鲟鱼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促进养殖资金的周转。
三是要定期检查柴油发电机、罗茨鼓风机、水泵等备用设备的工况,确保备用设备随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防止因停电、设备损坏而缺氧或缺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