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糯米 介绍

介绍摘要

糯米是糯稻脱壳的米,在中国南方称为糯米,而北方则多称为江米。糯米是制造粘性小吃,如粽、八宝粥、各式甜品的主要原料,糯米也是酿造醪糟(甜米酒)的主要原料。糯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及淀粉等,营养丰富,为温补强壮食品,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对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   。

食疗配方

(1)治三消渴利:糯 谷(旋炒作爆蓬)、桑根白皮(厚者,切细)等分。上每 用秤一两许,水一 大碗,煮取半碗,渴则饮,不 拘时。(《三因方》梅花汤)
(2)治自汗不止:糯米、小麦麸(同炒)。为末,每 服三钱,米饮 下,或 煮猪肉点食。(《纲目》)
(3)治久泄食减:糯米一升。水浸 一宿,沥干,慢 炒热,磨筛,入怀山药一两。每日清晨用半盏,入砂糖二匙,胡椒末少许,以极滚汤凋食,大有滋补,久服 令人精暖,有子。(《刘长春经验方》)(4)治下痢禁口:糯谷一升。炒出白花,去壳,用姜汁拌湿,再 炒为禾,海服一匙,汤下,三服。(《经验良方》)
(5)治虚劳不足:糯米入猪肚内蒸干,捣作丸子,日日服之。(《纲目》)
(6)治腹痛:糯米一、二升。炒极热,盛长袋中,缚于痛处,细研八角茴香三钱,以盐酒随时服之。(《摄生众妙方》)
(7)治妊娠胎动,腹痛,或下黄赤汁:糯米一分,黄耆一两(锉),芎藭一两(锉)。上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三分,去滓,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圣惠方》)
(8)治小儿头上生疮及肥疳疮:糯米饭烧灰,入轻粉,清油调敷。(《普济方》)
(9)治乏力疲劳:糯米500克,黄酒1000毫升,鸡蛋2个,三者放碗中隔水蒸熟,一天分多次吃,必要时一周后再吃,疗效甚佳。
(10)治慢性结肠炎:糯米500克,淮山药50克,共炒熟,研成细末,每早晨用小半碗,加白糖、胡椒末少许,开水冲服。
糯米、藕粉、白糖加水适量,揉成团,放于蒸锅笼屉上蒸熟吃。对于饮食差、虚弱、便血者可起到补虚、止血、养胃作用。
糯米30克、枸杞子15克,水煮食用,喝汤食糯米及枸杞子,每日食两次。对于头晕、目眩、腰膝酸软有作用,还有滋补肝肾及明目的作用。
糯米50克、黑芝麻30克。二者分开用文火炒成微黄色,共研成末,每天吃几勺。对于气短、须发早白、脱发、病后虚弱等具有补肝肾、润五脏、养胃津的作用。
糯米粉50克、茯苓30克。将糯米粉炒黄与茯苓共研成细末,每日一次。对于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失眠健忘者等有养胃、健脾、利湿、宁心安神作用。
糯米30克、板栗30克,水煮熟烂成粥,早餐食用。对腰腿软弱,反胃腹泻等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之功效。
糯米100克、红枣10枚,同煮稀饭常食,可以养胃、止痛,治疗慢性胃炎。
赤小豆50克、白扁豆15克煮烂,再加入大枣20枚、莲子30克、糯米30克同煮,最后将山药50克去皮切片放入粥中,以熟烂为度,常食可以治疗贫血。
糯米100克、薏米50克、红枣10枚,煮成粥,每天食用一次,可以益气安神,治疗神经衰弱症。
龙眼15克、红枣5枚、糯米150克,共同入锅煮熬成粥,再加入少许白糖。有益气血、安心神的作用,尤其适用于体寒、体倦等气血两虚者,热体或有湿热痰火或发热患者禁用。
糯米100克加水煮粥,熟后加入15克已经捣碎的阿胶,经搅拌再稍煮后即成,有养血止血、滋阴润肺、安胎作用,选用于血虚、尿血、便血、吐血等。但消化不良或感冒、发热患者不宜食用。
【食疗偏方】红枣薏米糯米粥原料:糯米100克,薏米30克,红枣10只。制法:糯米加薏米、红枣同煮成粥。用法:常食更佳。功效:补血止咳。肺结核、贫血、神经衰弱及各种慢性虚弱病适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