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在四川餐馆,则反其道而行之,来一个“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将荤料制成素形,即人们所谓的“以荤托素”。鸡豆花就是荤托素的代表菜。1909年出版的《成都通览》和清末时的《四季菜谱摘录》均有记载。

做法

[原料]
鸡脯肉...125克湿淀粉....40克
熟火腿末...5克川盐.....3克
鲜菜心....5根 味精....1.5克
清汤....1500克 胡椒粉...0.5克
鸡蛋清....4个
[烹制方法]
1.将鸡脯肉去筋,捶成红茸,盛入碗内,用清水 50克解散,再加入鸡蛋清、湿淀粉、胡椒粉、川盐 2克,搅成鸡浆。鲜菜心放入沸水内焯一下,用清水漂凉,修整齐。
2.炒锅置旺火上。放入清汤 1300克加川盐烧沸,再将鸡浆加冷清汤调稀搅匀倒入锅内,轻轻地推动几下,烧至微沸,将锅移至小火上冲 10分钟,待鸡浆凝成雪花状时,先在大汤碗内放入菜心,再将鸡豆花舀在其上。锅内清汤加味精注入碗内,最后在豆花面上撒火腿末即成。
[工艺关键]
1.“制茸”是一道关键。肉末捶茸,如筋未去尽,就不可能有豆花式的细嫩之质。
2.鸡茸、蛋清、豆粉的渗兑比例是第二道关键。这里因原料含水,气温、湿度的千差万别,有不可衡量的问题,有难以言传的妙处,稍一失调,不是下锅成坨,就是不能成花;“豆花”时间以汤清、鸡茸浆凝聚成团为度。
3.用火是第三道关键。火小冲制不熟,火大会冲散花。
原料
鸡豆花是用鸡脯肉茸、熟火腿和鸡清汤制成。成菜形似豆花,质地滑嫩,汤清肉白,鲜美异常。
做法
将母鸡脯肉用刀背捶成茸,理弃筋后装入碗内,加清冷汤澥散,再加鸡蛋清、水豆粉、盐、味精、胡椒粉等和匀。锅洗极净后,放清汤烧沸,将鸡茸浆倒入搅匀,转小火煨,待渐渐凝聚成豆花状时,将氽熟的菜心置于汤碗中,再将鸡豆花舀在菜心上,最后将清汤轻轻注入,撒上熟火腿末即成。要制好鸡豆花,必须选用老白皮鸡的脯肉,捶茸要精细,用汤、蛋清、水豆粉和精盐比例要恰当,冲豆花时要掌握好火候。

营养价值

有健脾胃、强筋骨、祛风、补气、养血、活血祛淤、通络等功效。适宜消化弱、产后淤血腹痛、营养不良、气血不足者,以及老人、小孩等补养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