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中文名
    酸梅汤
  • 英文名
    Syrupofplum
  • 主要食材
    乌梅,山楂,甘草
  • 分类
    消暑饮料
  • 口味
    清凉
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制作原料主要有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等材料。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正宗酸梅汤一定是用冰糖熬制的。乌梅、山楂消油解腻、开胃健脾,梅汤口感好,更避免了让饮用者摄入过多糖分。

历史由来

小贩们也有做这小生意的。以前在哈德门外有老人,常常手拿冰盏(两个小铜碗)弄出声响吸引人们注意,边走边卖。酸梅汤古来即为上好的夏日饮品。清代经御膳房改进成为宫廷御用饮品,所谓“士贡梅煎”即是。因其除热送凉,安心痛,祛痰止咳,辟疫,生津止渴的功效,被誉为“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后来传入民间,于是大街小巷,干鲜果铺的门口,随处可见卖酸梅汤的摊贩。摊上插一根月牙戟(表示夜间熬得),挂一幅写着“冰镇热水酸梅汤”的牌子。摊主手持一对小青铜碗,不时敲击发出铮铮之声。路人大有望梅已自解渴,闻声已自清凉之感。一碗下肚,暑气全消。那时的酸梅汤经营者不光沿街叫卖和摆摊出售,以酸梅汤为主的店铺也不少。如天桥“邱家”,西单牌楼“路遇斋”,东安门丁街“遇缘斋”,前门外“九龙斋”,都大有名声,尚存的只有当时琉璃厂路南“信远斋”。我国很早以前就有酸梅汤。古籍中所载“土贡梅煎”,就是一种最古老的酸梅汤。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说的“卤梅水”,也是类似酸梅汤的一种清凉饮料。我们喝到的酸梅汤是清宫御膳房为皇帝制作的消暑解渴饮料,后来流传到民间。它比西欧传入我国的汽水要早150年。
乌梅泡发以后,放上冰糖、蜜、桂花一起熬煎,冰镇之后就成了酸梅汤。
北京制作酸梅汤,当以琉璃厂的信远斋为最有名。信远斋的酸梅汤是在半夜里熬得后,放在白地青花的大瓷缸里,镇在老式绿漆的大冰桶里,到第二天上午出售时,酸梅汤就冰凉振齿了。这里的酸梅汤每年自端午节起到中元节止,只卖70天,每天只卖两缸,卖完为止。

挑选酸梅汤

酸梅汤作为传统饮料,清爽爽口,是现代人喜爱的饮料之一。时常喝一杯酸梅汤不仅可以去油解腻,还可以健脾开胃,提神醒脑。随着酸梅汤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市场上各色各样的酸梅汤也越来越多,鱼龙混杂,人们越来越担心自己所选择的产品是否是最原汁原味儿的。那么,如何挑选出正宗酸梅汤呢?
妙招一:看原料
一般来说,配料越自然的酸梅汤越健康。正宗的酸梅汤是用上好的乌梅、桂花、山楂、陈皮、甘草等原料和冰糖一起熬制出来的,并在产品配料表上有明显的标写。拿起一瓶酸梅汤,先查看它的原料,如果产品的配料表中写满了各种各样的化学名词,那就得小心了,这样的酸梅汤往往都是用各种添加剂勾兑出来的。
妙招二:知工艺
目前,市场上的酸梅汤制作主要有两种工艺,一种是采用传统工艺熬制酸梅汤。严格按照宫廷秘方进行熬制,经过两次70分钟熬制后,乌梅、桂花、山楂、陈皮、甘草和冰糖等原料的味道和营养都被充分熬制出来,不仅口感纯正、清爽,而且营养丰富。还可将洛神花、乌梅、大枣等中医组方为洛乌汤茶代茶饮, 冲入沸水泡5分钟,搅拌滤出茶汤温饮即可,加冰糖口感更佳,简便易行,效果更好。
另一种制作酸梅汤的工艺是勾兑。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将酸梅膏或者酸梅晶,直接与水勾兑,再加上香精、苹果酸等搅拌均匀,就制成了酸梅汤。显然,勾兑方式制作的酸梅汤是无法与采用传统工艺熬制的酸梅汤相比较的。
妙招三:观色泽
第三招就是看酸梅汤的颜色。由于采用了熏制的乌梅及桂花、山楂、陈皮、甘草和冰糖等原料熬制而成,其色泽为厚重的褐色,浓郁润泽。而用酸梅膏或酸梅晶加白糖、香精、苹果酸、焦糖色等勾兑成的酸梅汤颜色较浅,而且清淡不润。
妙招四:品味道
从味道上来说,正宗的酸梅汤不仅口感纯正爽口,还有淡淡的烟熏味儿。因为酸梅汤原料中的乌梅是烟熏而成的,因此熬出来的酸梅汤就带着这种独特的味道。并且由于在熬制过程中使用了优质的冰糖,使得乌梅、桂花、山楂、陈皮和甘草的味道被充分熬出,这样酸梅汤的口感就更加纯正、爽口。
而用酸梅晶、酸梅膏、浓缩酸梅汤等勾兑而成的酸梅汤,虽然有一些酸梅汤的味道,但是味道甜腻,入口生涩,既没有正宗酸梅汤爽口纯正的味道,也没有淡淡的烟熏味。
在购买酸梅汤的时候,消费者要牢记:正宗的酸梅汤身份正宗、精选原料、冰糖熬制、色泽浓郁、纯正爽口。一个聪明、理性的消费者需要一双“火眼金睛”,掌握以上四个方法,在杂乱纷繁的市场中挑出正宗的酸梅汤,不仅享受到良好的感官体验,也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特色

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补遗

酸梅汤饮食禁忌

从营养成分上来说,酸梅中的有机酸含量非常丰富,如柠檬酸、苹果酸等。其中,有一种特殊的枸橼酸,它能有效地抑制乳酸,并驱除使血管老化的有害物质。身体内乳酸含量过高,是导致人疲劳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夏日疲惫时,喝杯酸梅汤可以起到很好的提神作用,让肌肉和血管组织恢复活力。另外,这么多酸性物质还可以促进唾液腺与胃液腺的分泌,不仅生津止渴,出外游玩时也能避免晕车,或者在喝酒过多后,起到醒酒的作用。
酸梅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2含量极高,是其他水果的数百倍。虽然味道酸,但它属于碱性食物,肉类等酸性食物吃多了,喝点酸梅汤更有助于体内血液酸碱值趋于平衡。
从中医上来讲,肝火旺的人更宜多吃酸梅。它不但能平降肝火,还能帮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另外,酸梅还是天然的润喉药,可以温和滋润咽喉发炎的部位,缓解疼痛。
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口味不同,在家自制不同风味的酸梅汤。例如用酸梅20克、甘草10克、红枣10个,加白糖适量,煮点红枣酸梅汤,可起到解渴健脾的作用。或者用绿豆100克、酸梅50克,加白糖煮成绿豆酸梅汤,能够清热解暑、生津止咳。
但是,儿童最好少吃酸梅类食品。因为他们的胃黏膜结构薄弱,抵抗不了酸性物质的持续侵蚀,时间久了,容易引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酸梅汤古籍征引

代茶,实际上组方中并没有茶,只是采用饮茶形式而已,用其他中药“如造茶法”、“一依煎茶”法饮服,故有称之为“非茶之茶”者。其实,代茶疗法古代早已有之,在唐朝名医王焘所著《外台秘要》中,已有“代茶”之词。宋代的记载就更多了,如上文已述的《太平圣惠方》。又据宋代文献《梦粱录》的描述,当时在茶馆中兼卖缩脾饮,即以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略似今日的酸梅汤。由此可见,代茶虽然无茶叶,但白古以来与茶密切相关。代茶,视所用药物质量而可用开水泡饮(较宜于质地轻松者)或略煎(宜于质地较坚厚者)。

相关典故

酸梅汤叫卖吆喝

哎玉泉山的水来东直门的冰喝的嘴里凉了嗖嗖
给的又多来
汤儿好喝呀
【解说】
玉泉山的水是有名的山泉水,很好喝,旧时皇上只喝玉泉山的水并有专门的水官从西直门走水。当时西直门外又叫外城,太阳落时要关城门,但只要给皇上运水的水官叫门就随时可以开。所以卖酸梅汤的以“玉泉山的水”来做宣传。而东直门有全城最大的冰窖,在冬天的时候,卖冰的会把冰放在冰窖里储存起来,到天热的时候卖。

酸梅汤《红楼梦》里

酸梅汤是本民族传统饮料之一,在名著《红楼梦》一书第三十四回中,男主人公贾宝玉挨打后,就请求贾母:“只嚷干喝, 要吃酸梅汤。”

酸梅汤相关诗词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这是清朝郝懿行写的《都门竹枝词》。老北京会记得那时北京街头卖酸梅汤的人手敲冰盏发出那种清脆悦耳的声音。
全文如下:
都门竹枝词(清杨米人)
日斜戏散归何处,宴乐居同六和局。
三大钱儿买甜花,切糕鬼腿闹喳喳,
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
凉果糕炸糖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
叉子火烧刚卖得,又听硬面叫饽饽
烧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
爆肚油肝香灌肠,木须黄菜片儿汤。

酸梅汤乾隆皇帝

酸梅汤已经有千年厚重的历史沉淀,它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饮料之一。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知道用梅子提取酸味作为饮料。我们喝的酸梅汤配方源于清宫御茶坊。清朝时,酸梅汤风行于宫闱,其中特别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
酸梅汤如此风靡清宫是有原因的。满洲人喝酸是有历史的。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满民族,狩猎采集曾是他们主要的生产方式。满洲人好渔猎,喜吃肉食,进而发明了酸汤子这种满族食品。酸汤子是用玉米面经过发酵后做成的。吃完了高热油腻的肉类,再喝点酸汤子,还真对味。
后来,酸汤子被带到了北京城。北京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常年生活在东北的满族人在身体、生活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酸汤子是由玉米面发酵而成,其糖分高,过剩的糖在没有被取用的情况下就会转化成脂肪,存于体内,造成体重增加。常食含热量较高的鹿肉、熊掌之后再喝玉米面做的酸汤子,容易使体内外的湿热相搏,增肥长胖。因此乾隆帝下令要对饮食结构进行调整。
御茶坊绞尽脑汁,终于调制出了能替代酸汤子的饮品——酸梅汤,其配方为:去油解腻的乌梅,化痰散瘀的桂花,清热解毒、滋养肌肤的甘草,降脂降压的山楂,益气润肺的冰糖一并熬制。酸梅汤不但去油解腻,还富含有机酸、枸橼酸、维生素B2和粗纤维等营养元素。酸梅汤一问世,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据说乾隆皇帝茶前饭后都喝酸梅汤。
无论史料记载还是宫廷画家的影像记录都表明乾隆皇帝一生都是一副清瘦的身材,并没有大腹便便,且瘦而有神。这就与酸梅汤有关。后来,清宫都兴喝酸梅汤。

酸梅汤乌梅辟疫

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桂花、冰糖、蜜四种。《本草纲目》说:“梅实采半黄者,以烟熏之为乌梅。”它能除热送凉,安心止痛,甚至可以治咳嗽、霍乱、痢疾,神话小说《白蛇传》就写了乌梅辟疫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