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鱼鳔 介绍

作用机理

喉鳔鱼类,鳔内气体主要是通过鳔管直接由口吞入或排出气体进行调节。闭鳔鱼类鳔内气体调节是依靠鳔内壁的红腺放出气体和鳔后背面的卵圆室吸收气体。红腺集中了许多毛细血管,红腺的上皮细胞可分离出血液中的氧、二氧化碳等气体。卵圆室内壁布满毛细血管,气体能渗透到血管里。少数底栖鱼类和迅速升降游动的硬骨鱼类不具鳔,因为鳔内气体的调节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这反而会影响鱼的行进速度。软骨鱼类无鳔。
从发生上来看,鳔是由原肠管突出的盲囊所形成,与陆生脊椎动物的肺是同源器官。

药用价值

【草药名】鱼鳔 (yú biào)(《纲目》)
[异名]鱁鮧(《齐民要术》),鱁鳀、鱼白、鳔(《本草拾遗》),鱼胶(《三因方》),白鳔(《普济方》),鱼脬、縼胶(《纲目》),鱼肚(《医林纂要》)。
[来源]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黄鱼、小黄鱼或鲟科动物中华鲟、鳇鱼等的鱼鳔。动物形态详石首鱼、鲟鱼、鳣鱼条。
[采集]取得鱼鳔后,剖开,除去血管及粘膜,洗净,烘软、切段,压扁,晒干;或洗净鲜用。溶化后,冷凝成的冻胶,称为鳔胶。

鱼鳔药材

干燥的鳔多压制成长圆形的薄片,淡黄色,角质状,略有光泽。黄鱼的鳔较小,鲟鱼及蝗鱼的鳔大,并附有垂带2条。质坚韧,不易撕裂,裂断处呈纤维性;入水易膨胀,煮沸则几乎全溶,浓厚的溶液冷却后凝成冻胶,粘性很强。气微腥,味淡。商品统称为鱼肚。鲟鱼、鳇鱼的鳔称为黄唇肚或黄鲟胶。有切成线条的称为线鱼胶。产浙江,福建、上海等地。

鱼鳔炮制

蛤粉炒鱼胶:先用蛤粉放锅内炒热,再将切断的鱼胶倒入,文火拌炒至松泡为度,取出筛去蛤粉即成。(每鱼胶10斤,用蛤粉2.5斤)。
《本经逢原》:凡用鳔胶入丸,切作小块,蛤粉炒成珠,方可磨末。炼蜜调剂,须待凉用,又不可捣,捣则粘韧,难为丸矣。

鱼鳔性味

甘,平。
①《海药本草》:无毒。
②《纲目》:甘,平,无毒。鳔胶,甘咸,平,无毒。
③《本草新编》:味甘,气温。

鱼鳔归经

《本草新编》:入肾。

鱼鳔功用主治

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
①《本草拾遗》:主竹木入肉经久不出者,取白敷疮上四边,肉烂即出刺。
②《海药本草》:主月蚀疮,阴疮,痔疮,并烧灰用。
③《饮膳正要》:与酒化服之,消破伤风。
④《纲目》:鳔,止折伤血出不止;鳔胶,烧存性,治妇人难产,产后风搐,破伤风痉,止呕血,散瘀血,消肿毒。
⑤《本草新编》:补精益血。
⑥《本草求原》:养筋脉,定手战,固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25克;熬膏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溶化涂敷。
[宜忌]胃呆痰多者忌服。

鱼鳔选方

①治肾水不足,阴虚血虚之症:鱼鳔一斤(麸面炒焦,磨去粗末,再炒再磨),沙蒺藜四两,当归四两(酒洗),肉苁蓉四两(去鳞甲,酒洗),莲须、菟丝子四两(酒煮)。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钱。(《拔萃良方》鱼鳔丸)
②治肾虚封藏不固,梦遗滑泄:黄鱼鳔胶一斤(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菱藜八两(马乳浸一宿,隔汤蒸一炷香,焙干或晒干),五味子二两。研为细末,炼白蜜中加入陈酒再沸,候蜜将冷为丸,如绿豆大。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时温酒或盐汤送下。(《证治准绳》聚精丸)
③治产后抽搦强直,乃风入子脏,与破伤风同:鳔胶一两。以螺粉炒焦,去粉,为末。分三服,煎蝉蜕汤下。(《经效产宝》)
④治破伤风,口噤,强直:鱼胶烧七分,留性,研细,入麝香少许。每服二钱,酒调下,不饮酒,米汤下。(《三因方》)
⑤治呕血:鳔胶长八寸,广二寸,炙令黄,刮二钱。用甘蔗节三十五个,取自然汁调下。(《经验方》) ⑥治赤白崩中:鱼璇胶三尺,焙黄研末,同鸡子煎饼,好酒食之。(《纲目》)
⑦治经血逆行:鱼胶(切,炒)、新绵(烧灰)。每服10克,米饮调下。(《多能鄙事》)
⑧治产后血晕:鳔胶烧存性,酒和童子小便调服三、五钱。(《岁时广记》)
⑨治便毒肿痛,已大而软者:鱼鳔胶热汤或醋煎软,乘热研烂贴之。(《仁斋直指方》)
⑩治八般头风:鱼鳔烧存性,为末。临卧以葱酒服三钱。(《纲目》)
⑾治痫症:鳔胶(微焙,杭粉炒黄色)、皂矾(炒黄色)各一两,朱砂三钱。共为末。每服三钱,热酒下二服。(《嵩厓尊生》鳔风散)
⑿治食道癌,胃癌:鱼鳔,用香油炸酥,压碎。每服5克,每日服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食用疗方

适用人群:一般人都可食用 1.适宜肾虚之人滑精遗精、带下者食用;适宜产后血晕者食用;适宜食道癌、胃痛者食用;适宜脑震荡后遗症者食用;适宜肾亏腰膝酸痛者食用;适宜痔疮之人食用;
2.鱼鳔味厚滋腻,胃呆痰多、舌苔厚腻者忌食;感冒未患者忌食;食欲不振和痰湿盛者忌用。
用法用量
鱼肚配菠菜,补血止血,对孕期贫血和牙龈出血有预防性食疗作用,同时对便秘和痔疮也有作用。
食用功效
鱼肚味甘、性平,入肾、肝经;
具有补肾益精,滋养筋脉、止血、散瘀、消肿之功效;
治肾虚滑精、产后风痉、破伤风、吐血、血崩、创伤出血、痔疮等症。
中医学认为:肾具有主司摄藏、主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主水液化谢的功能。肾功能正常则精气充盈,全身诸脏之阴阳皆旺;反之,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影 响或年老体衰,可致肾功能失常,出现阳痿、早泄、滑精、遗精、腰腿酸软、耳鸣耳聋、健忘、小便不利、水肿、遗尿等症。具体表现可分为肾精亏虚、肾气不固、 肾阴亏虚、肾阳不足等几种类型。 肾虚的补养原则,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可根据具体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药膳来调理。可用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填补肾精、益气补肾、补肾固精来进行调理治疗。
滋补肾阴药膳—— 一品山药
原料 生山药500克,面粉150克,核桃仁、什锦果脯、蜂蜜适量,白糖100克,猪油、芡粉少许。
制作 将生山药洗净,蒸熟,去皮,放入搪瓷盆中加面粉,揉成面团,再做成饼,上置核桃仁、什锦果脯适量,上锅蒸20分钟。出锅后在圆饼上浇一层蜜糖(蜂蜜1汤匙,白糖100克,猪油和芡粉少许,加热即成)。
功效 滋补肾阴。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致消渴、尿频、遗精等病症。
填补肾精药膳——鱼鳔炖猪蹄
原料 鱼鳔15克,猪蹄1只,葱、姜、酒、盐适量。
制作 将鱼鳔、猪蹄洗净,猪蹄切成块,同放入沙锅中,加水、酒、食盐、葱、姜,炖至猪蹄酥烂,即可服食。
功效 补肾益精、滋养筋骨。适用于肾虚体弱、腰膝软弱、头晕乏力或带下者,可常服。
益气补肾药膳——糯米山药粥
原料 生山药50克,川断、杜仲、苎麻根各25克,糯米50~100克。
制作 先煎川断、苎麻根、杜仲,去渣取汁,后入糯米及捣碎的山药,共煮为粥。
功效 固肾益气安胎。适用于肾气不固而致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腰痛、水肿等病症。
补肾壮腰药膳——杜仲烧猪腰
原料 杜仲15克,猪腰4个。
制作 将生杜仲切成长3.3厘米、宽1.6厘米的段。用竹片将猪腰破开,把切好的杜仲片装入猪腰内,外用湿草纸将其包裹数层,放入柴炭火中慢慢烧烤,熟后取出除去草纸即成。
功效 壮腰补肾。适用于肾虚腰痛及肾炎、肾盂肾炎患者。
补肾乌发药膳——首乌煨鸡
原料 三黄母鸡1000克,何首乌50克,生姜片、料酒,精盐、麻油少许。
制作 活三黄母鸡常法宰杀,去皮,净膛去肠杂;何首乌研碎,装入纱布袋中,填入鸡腹。鸡入沙锅,加清水至淹没鸡体,文火煨至肉熟,取出首乌袋,再加入料酒、细盐、生姜、麻油等调料,文火再炖半小时即成。
功效 大补肾气。适用于男子阳痿、妇女子宫脱垂及男子早衰、白发早生等症。
补肾利水药膳——豇豆蕹菜炖鸡肉
原料 豇豆150克,蕹菜(即空心菜)150克,鸡1只 (约250~500克)。
制作 鸡宰杀洗净,切块,与豇豆、蕹菜同炖,加盐、葱等调料,食肉吃菜。
功效 健脾、补肾、利水。适用于脾肾气虚而致水肿、小便白浊、头晕膝酸、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且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

美容功效

富含胶质
鱼泡,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性甘,味平,入肾肝经。具有补肾益精,补肝熄风,止血,抗癌等作用。新鲜优质的鱼鳔(俗称之为鱼泡)以富有粘性的物质而着称,所以,人们亦称之为鱼胶、花胶。
由于鱼泡是一种富有粘性的物质,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维他命、矿物质等营养成分,所以,鱼泡具有补肾虚、健腰膝、养阴益精及滋润养颜的作用。对于体质虚弱、真阴亏损、精神过劳、房劳过度的人士,作为进补,至为合适。
【宜忌】食欲不振和痰湿盛者忌用。
红焖鱼泡做法
材料:鱼泡,葱,姜,八角,料酒,冰糖,醋,盐,味精,
做法:
1,鱼泡,扎破清理干净,用料酒和清水浸泡半小时去除腥味儿。
泡好后捞出冲洗干净。
2,葱姜八角准备好,炒锅入油,冷油炒香葱姜八角。
3,倒入老抽1--2勺在油锅里烧沸,将洗好的鱼泡倒入翻炒均匀。
4,加入一碗清水,放适量冰糖,2勺醋,1勺料酒,大火烧开,小火慢炖。
5,汤汁收到一半的时候加入适量盐,一点味精翻匀,收汤至八成干的时候关火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