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灰蒿 介绍

药用价值

种中文名:灰蒿
【药 名】:灰蒿
【拼 音】:HUIHAO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灰蒿的全草。
【功 效】:清热止咳。
【主 治】:治气管炎、肺病。
【性味归经】:苦、辛,寒。入肺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灰绿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察尔汪(青海藏语)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北部、西北部省区。
【拉丁名】:Artemisia glauca Pall
【考 证】:始载于《青藏高原药物图鉴》。

植物简介

错那蒿(西藏植物志)灰蒿(俗称),“察尔汪”(藏语名)
Artemisia conaensis Ling et Y. R. Ling in Act. Phytotax. Sin. 18(4): 511, fig. 9. 1980: 西藏植物志4: 785, 图342. 1985.
多年生草本。主根稍明显,侧根细,少数;根状茎稍粗短,斜向上,直径3-8毫米,偶 有少数营养枝。茎单生或少数,高30-80厘米,暗褐色,有纵棱;上部多分枝,斜上展,长 2-8厘米;茎、枝幼时微有灰绿色柔毛,后毛渐脱落。叶纸质,叶面疏被灰绿色柔毛,背面 密被灰白色蛛丝状柔毛,干时叶两面灰黑色;茎下部与中部叶椭圆形,长0.5-2厘米,宽 1-1.5厘米,3-5或7深裂,每侧有裂片1-2(-3)枚,裂片线形、线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0.5-0.8(-1)厘米,宽1-2(-3)毫米,先端尖,侧边基部与中部裂片偶再分裂,具1-2枚椭圆形深裂的小裂片,无柄,基部具小型、半抱茎的假托叶;上部叶与苞片叶3-5深裂或不分裂,裂片或不分裂的苞叶片为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多数,球形或近半球形,直径2-3毫米,具短梗或近无梗,有小苞叶,在分枝上排成穗状花序或穗状花序式的总状花序或复总状花序,而在茎上组成中等开展或狭窄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背面无毛,中肋绿色,外、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长圆形;雌花5-10朵,花冠狭圆锥状,檐部具2裂齿,被短柔毛,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钝尖;两性花8-15朵,不孕育,花冠管状,檐部背面被短柔毛,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短,先端稍叉开或不叉开,子房退化。瘦果小,长圆形或倒卵形。花果期7-10月。
产我国西藏(错那、加查、朗县);生于海拔3 000-4 000米的田边、滩地或砾质坡地 等。模式标本采自西藏错那。
入药,我国西藏民间用于治疗气管炎及肺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