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青瓜 介绍

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青瓜
  • 别称
    黄瓜、刺瓜、
  • 二名法
    Cucumisativus
  • 植物界
  • 葫芦科
  • 黄瓜属
  • 分布区域
    亚洲
  • 英文名
    cucumber
青瓜又名黄瓜,属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中国各地,并且为主要的温室产品之一。广东地区把青瓜和黄瓜分属两个不同品种,青瓜从嫩至老均保持青绿色,黄瓜老时会呈现黄色。

特征

葫芦科(Cucurbitaceae)的一种一年生攀缘植物,学名Cucumis sativus。可能起源于印度北部,现广泛栽培食用其果。青瓜植株柔嫩,茎被毛并多汁,叶被绒毛,具3~5枚裂片;茎上生有分枝的卷须,藉此缘架攀爬。常见蔬菜中青瓜需最多的热量。青瓜果小而带刺,产量高,包括户外栽培,营养价值不高但很受欢迎,常用做沙拉和配菜。新鲜青瓜结实,形状美观,鲜绿色,在冰箱内约可存放两周。青瓜根系分布浅,再生能力较弱 。茎蔓性,长可达3米以上,有分枝。叶掌状,大而薄,叶缘有细锯齿。花通常为单性,雌雄同株。瓠果,长数厘米至70厘米以上。嫩果颜色由乳白至深绿。果面光滑或具白、褐或黑色的瘤刺。有的果实有来自葫芦素的苦味。种子扁平,长椭圆形,种皮浅黄色。

适宜

中国栽培青瓜的主要类型有:华北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华南型,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各省;英国温室型、欧美凉拌生食型和酸渍加工型。青瓜属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生长适温为18~32℃。青瓜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较严格。生长期间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但根系不耐缺氧,也不耐土壤营养的高浓度。土壤pH值以5. 5~7. 2为宜。青瓜可四季栽培。冬春栽培时多用育苗种植。多用支架栽培,不搭架的称地黄瓜。生长期长,肥量大,中国概以基肥为主,并在生长期间多次追肥。少雨地区适量浇水,多雨地区注意排水防涝 。采收分次进行。嫩果一般在雌花开后7~15天采收。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疫病、角斑病和炭疽病等。主要害虫有:棉蚜、红蜘蛛、温室粉虱、侧多食趺线螨和种蝇等。青瓜属常异交作物,应隔离采种。嫩果作蔬菜食用。果肉可生食。所含蛋白酶有助于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果实可酸渍或酱渍。
在北欧,广泛搭架栽培于温室。在美国气候温和地区,作大田作物种植以及种於庭院。通常是超量播种後疏苗至合适的密度。

成份

每100克青瓜所含营养素如下:
热量 (15. 00千卡)
蛋白质(0. 80克)脂肪(0. 20克)
碳水化合物(2. 90克)
膳食纤维(0. 50克)
维生素A(15. 00微克)
胡萝卜素(90. 00微克)
硫胺素(0. 02毫克)
核黄素(0. 03毫克)
尼克酸(0. 20毫克)
维生素C(9. 00毫克)
维生素E(0. 49毫克)
钙(24. 00毫克)
磷(24. 00毫克)
钠(4. 90毫克)
镁(15. 00毫克)
铁(0. 50毫克)
锌(0. 18毫克)
硒(0. 38微克)
铜(0. 05毫克)
锰(0. 06毫克)
钾(102. 00毫克)

习性

青瓜根系分布浅,再生能力较弱 。茎蔓性,长可达3米以上,有分枝。叶掌状,大而薄,叶缘有细锯齿。花通常为单性,雌雄同株。瓠果,长数厘米至70厘米以上。果面光滑或具白、褐或黑色的瘤刺。中国栽培青瓜的主要类型有:华北型,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各省;华南型,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各省;英国温室型、欧美凉拌生食型和酸渍加工型。
青瓜属喜温作物。种子发芽适温为25~30℃,生长适温为18~32℃,对土壤水分条件的要求较严格,生长期间需要供给充足的水分,但根系不耐缺氧,也不耐土壤营养的高浓度,土壤pH值以5. 5~7. 2为宜。青瓜可四季栽培。冬春栽培时多用育苗种植,多用支架栽培。生长期长,肥量大,中国概以基肥为主,并在生长期间多次追肥。少雨地区适量浇水,多雨地区注意排水防涝 。采收分次进行。嫩果一般在雌花开后7~15天采收。

品种

青瓜棚优

【主要优势】早熟性突出,抗病能力强,丰产性优越,适应性强是适宜早春大、中、小棚及秋大棚栽培的优秀品种。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较紧凑,以主蔓结瓜为主,分枝少,叶色深绿,叶片大,早熟,第一雌花节位3~4节,每隔1~2节结瓜,单性结实能力强,生长发育速度快,定植后25天即可采收,采收期80天左右,回头瓜多,瓜条棍棒状,深绿色,棱瘤明显,刺密生,瓜条长32~35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把儿短,肉厚,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能力强,前期产量高,一般亩产可达6000公斤以上。
【栽培要点】适期播种,一般春大棚2月上、中旬播种,秋大棚7月下旬~8月上旬播种,苗龄40天,亩保苗3500~4000株。
【肥水管理】该品种增产潜力大,需肥水较多,应以“促”为主,提高产量,定植前施足底肥,建议亩用2~4袋富尔磷钾菌作底肥,促生根,发壮苗。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采收中后期加大肥水量并喷施富尔655.翠花或维可多叶肥2~3次。及时采收商品瓜,以免坠秧,同时可提高中后期产量,减少畸形瓜发生。
加强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蚜虫和红蜘蛛。

青瓜春宝

【主要优势】该品种早熟性、商品性突出,具有前期耐低温、弱光和后期耐热的特性,即解决了普通前期耐低温品种后期不耐热、回头瓜少、歇茬性的缺点,充分发挥其丰产性强,品质佳,抗性好的优势,是适宜三北地区早春日光温室栽培的优秀品种。
【栽培要点】
采取“促”“控”结合的方法培育壮苗,亩定植3500株。定植后3~5天为缓苗阶段,要求较高的温湿度有利缓苗,棚内可保持35℃~38℃,浇缓苗水后开始放风,白天保持28℃~32℃,夜间保持 15℃~17℃,后半夜保持12℃~14℃,严禁大蹲苗,建议亩用2~4袋富尔磷钾菌作底肥,促生根,发壮苗。定植后3~5天浇缓苗水,水量以浇透为好,定植前施足底肥,根瓜坐住后及时追肥。采收中后期要加强肥水量,以提高中后期产量,减少畸形瓜产生,并进行叶面喷富尔655. 翠花或维可多叶肥。
多年连茬可采用嫁接栽培。中后期加强防治霜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
根瓜及时采收,以免坠秧,影响上部生长。

青瓜爱丰

【主要优势】 抗病能力强,商品性状好,适应性突出,高产、稳产,是适宜当前露地栽培的优秀品种。
【特征特性】植株生长势强,分枝多,叶片肥厚,以主蔓结瓜为主,主、侧蔓均有结瓜能力,回头瓜多,瓜条棍棒状,白刺,棱瘤明显,瓜条长50厘米,单瓜重200克左右,心室小,瓜把儿短,瓜条深绿色,有光泽,肉厚,质脆,口感清香,味较浓,商品性好,抗霜霉病、白粉病,亩产可达6000公斤以上。
【栽培要点】
苗期“促”“控”结合即播种至出苗要掌握较高温度,出苗后要降低温度,采取放风进行炼苗,白天20℃~25℃,夜间10℃~16℃,一般春露地于3月下旬播种,直播4月中旬播种。
定植 亩保苗3200~3500株左右,注意提高地温,建议亩用富尔磷钾菌2~4袋作底肥,促早生根,育壮苗。
管理 前期当瓜秧开始结瓜时,下部容易出现分枝,四节以内侧枝全部打掉,中后期中上部出现侧枝,每一分枝留一瓜,瓜前留1~2片叶去尖,促进侧枝结瓜和回头瓜商品率。
广州市生产上种植青瓜有华南型青瓜和华北型青瓜,栽培品种主要有以下几个:

青瓜园丰元6号

山西夏县园丰元蔬菜研究所生产,一代杂种,中早熟,长势强,主侧蔓结瓜,雌花率高,瓜条直顺,深绿色,有光泽,瓜长35厘米,白刺,刺瘤较密,瓜把短,品质优良,产量高,亩产5000公斤。适宜春、夏、秋种植。

青瓜早青二号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育成的华南型青瓜一代杂种,生长势强,主蔓结瓜,雌花多。瓜圆筒形,皮色深绿,瓜长21厘米,适合销往港澳地区,耐低温,抗枯萎病、疫病和炭疽病,耐霜霉病和白粉病。播种至初收53天。适宜春秋季栽培。

青瓜津春四号

天津青瓜研究所育成的华北型青瓜一代杂种,抗霜霉病、白粉病、枯萎病,主蔓结瓜,较早熟,长势中等,瓜长棒形,瓜长35厘米。适宜春秋露地栽培。

青瓜粤秀一号

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最新育成的华北型青瓜一代杂种,主蔓结瓜,雌株率达65%,瓜棒形,长33厘米,早熟,耐低温,较抗枯萎病、炭疽病、耐疫病和霜霉病,适宜春秋露地栽培。

青瓜中农8号

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育成的华北型青瓜一代杂种。植株长势强,分枝较多,主侧蔓结瓜,抗抗霜霉病、白粉病、黄瓜花叶病毒病、枯萎病、炭疽病等多种病虫害。适宜春秋露地栽培。

栽培

青瓜土壤选择和整地

选择酸碱度在6. 0-7. 5之间,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保水保肥的偏粘性砂壤土,忌与瓜类作物连作,前茬最好为水稻田。整地采用深沟高畦,畦宽1. 8米-2. 0米(连沟),畦高30厘米,南北走向,双行植,株距30厘米。

青瓜适时播种、育苗与定植

早春1-3月播种,夏秋植6-8月。春播采用浸种催芽后育苗或地膜覆盖直播,夏秋季浸种直播或干种直播均可。浸种催芽在黄瓜播种中普遍应用,用50-55℃温开水烫种消毒10分钟,不断搅拌以防烫伤。然后用约30℃温水浸4 -6小时,搓洗干净,涝起沥干,在28-30℃的恒温箱或温暖处保湿催芽,20小时开始发芽。早春小拱棚保温育苗,用育苗杯或苗床育苗,苗龄15-20天(2片真叶)时定植,于晴天傍晚进行,要注意保护根系,起苗前淋透水,起苗时按顺序,做到带土定植,以防伤根。

青瓜肥水管理与培土

施足基肥是稳产高产的关键之一。青瓜对基肥反应良好,整地时深耕增施腐熟有机肥,亩施2000公斤-3000公斤,毛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作基肥。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青瓜根的吸收力弱,对高浓度肥料反应敏感,追肥以“勤施、薄施”为原则,每隔6-8天追肥1次,亩施尿素5公斤-6公斤。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1次,亩施花生麸15公斤-20公斤,复合肥30公斤,钾肥10公斤。夏秋季由于气温高,生长发育迅速,衰老也快,加之降雨量大,肥水流失多,除了施足基肥外,要早追肥。1-2片真叶期和采收第一批瓜后各培土培肥1次,要重视磷钾肥,以避免陡长、早衰。春黄瓜苗期要控制水分。开花结果期需水量最多,晴天一般一天淋水1次,旱情3-5天灌水1次。雨天时要做好防涝工作。

青瓜搭架引蔓与整枝

一般卷须出现时插竹搭架引蔓,搭“人字架”。引蔓在卷须出现后开始,每隔3-4天引蔓一次,使植株分布均匀,于晴天傍晚进行。黄瓜是否整枝依品种而定,主蔓结果的一般不用整枝;主侧蔓结果或侧蔓结果的,要摘顶整枝,一般8节以下侧蔓全部剪除,9节以上侧枝留3节后摘顶,主蔓约30节摘顶。

青瓜采收

春季青瓜从定植至初收约55天,夏秋季35天。开花10天左右可采收。即皮色从暗绿变为鲜绿有光泽,花瓣不脱落时采收为佳。头瓜要早收,以免影响后续瓜的生长,甚至妨碍植株生长,形成畸形瓜和植株早衰,从而影响产量。

青瓜病虫害防治

危害青瓜的常见病虫与苦瓜同,还有灰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
1.灰霉病
(1) 生态防治:浇水宜在上午进行,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严防过量;
(2) 发病后及时摘除病果、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
(3) 药剂防冶: 发病初期喷施25%敌力脱乳油3000-4000倍液、30%爱苗乳油3000-4000倍液、10%宝丽安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3000-4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2%武夷菌素水剂150倍液,交替使用,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2.细菌性角斑病
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越冬。病原菌经伤口和水孔入侵发生为害。高温多雨、地势低洼积水,多年连作,肥水管理不当,都会加重发生。暴风雨后迅速发展,造成严重损失。该病应以预防为主。
防治方法:
(1) 种子消毒:用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000-4000倍液浸2小时, 或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90分钟,清水洗净后再按常规操作浸种催芽;
(2) 药剂防治:可采用30%氧氯化铜胶悬剂8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加收米液剂400-5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新植霉素4000倍液、农抗120. 200倍液喷雾,交替使用, 每隔7-10天一次,连续2-3次。

应用

单从青瓜本身来说,它是好吃又有营养的蔬菜。口感上,青瓜肉质脆嫩、汁多味甘、芳香可口;营养上,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纤维素以及钙、磷、铁、钾、钠、镁等丰富的成分。尤其是青瓜中含有的细纤维素,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促进肠道蠕动,加速废物排泄,改善人体新陈代谢。新鲜青瓜中含有的丙醇二酸,还能有效地抑制糖类物质转化为脂肪,因此,常吃青瓜可以减肥和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文献

《日用本草》 :“除胸中热,解烦渴,利水道。”
《陆川本草》 :“治热病身热,口渴,烫伤。”
《滇南本草》 :“解痉癖热毒,清烦渴。”
《本草求真》 :“气味甘寒,能清热利水。”

六不宜

(1) 不宜生食不洁青瓜
(2) 不宜弃汁制馅食用
(3) 不宜多食偏食
(4) 不宜加碱或高热煮后食用
(5) 不宜和辣椒,菠菜,西红柿,同食
(6) 不宜与花菜、小白菜、柑桔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