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黄油 介绍

介绍摘要

黄油(Butter)是用牛奶加工出来的一种固态油脂,是把新鲜牛奶加以搅拌之后上层的浓稠状物体滤去部分水分之后的产物。主要用作调味品,营养丰富但含脂量很高,所以不要过分食用。公元前5世纪,匈奴人就已经因为以牧业为主,奶制品各种制作技术成熟并传播国内外。外国人称为黄油,就是中国人称为奶油的奶中炼制食用油品。匈奴人是世界上最早加工食用黄油的民族。

黄油在中国

从我们中国佛教中了解到佛教的戒条戒律是以连续不断升华的方式去理解的。这可以类比于酥油的制作过程:乳来源于牛、稀奶油来源于乳、黄油来源于稀奶油、酥油是从融化的黄油中提取出来的,这来源于佛教的12等分定律。
在中国的唐朝,以乳为原料制作的不同等级的3种产品依次是奶酒、稀奶油和澄清的黄油。在以佛教统治的思想里,每一个阶段象征着灵魂的一次升华。“澄清的黄油”这个阶段象征着佛教精神的最终理念。
在我国西藏,人们的生活依然是围绕牦牛进行的,这是因为那里的人们已将驯养并且将牦牛置于自己的文化中心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西藏人取暖是通过牛粪,照明是利用牦牛制作的黄油;他们食用牦牛的肉、血和由牦牛乳制作的黄油、干酪、酸奶;他们把牦牛当作运输工具,用牦牛的毛皮制作衣物、毯子、帐篷甚至利用牦牛的毛发制作船。西藏人主要的菜肴叫“tsampa”(糌粑),是将盐、茶捣碎和牦牛乳制成的黄油混合在一起,在焙烤过程中加上大麦,在食用之前用手拌匀。这种食物由于牲畜种类的不同和牧人的不同而发展成许多不同的食用方式。最原始的黄油宴已传递到全世界。
在城市里,用牦牛制作的黄油在庆典上有重要的作用,它要作为灯的燃料,特别在西藏the Great Prayer Festival(传昭大法会)第1个月的第15天会达到活动的顶点,这一天也是传说中的黄油灯日。第1个Smom-lam节是宗卡巴在1409年创办的,在他的梦想里,所有漂亮的花朵和树木将在佛前绽放,他委派喇嘛用着色的黄油去制作花草树木。在西藏用各种不同颜色的黄油雕刻的东西形式各异,并且这是一种和佛教一样古老的传统。在拉萨,喇嘛为11月黄油灯节雕刻各种奇异的花朵、动物、小鸟和植物,使大街小巷都张灯结彩。一次雕刻需要花费6个月的时间去完成,它也是一种得到教化的途径,在这些美丽的灯具上喇嘛们寄托着人们免受传染病、饥饿及战争摧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