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啤酒 介绍

介绍摘要

啤酒是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态发酵而酿制成的。其酒精含量较低,含有二氧化碳,富有营养。它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低分子糖、无机盐和各种酶。这些营养成分人体容易吸收利用。啤酒中的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体内产生大量热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们称为“液体面包”。

古代啤酒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 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醴(li)——中国古代的啤酒
像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尼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中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中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用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中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在此我们进行一些考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首先要弄清楚,在历史上古代外国的啤酒也好,中国的"啤酒"也好,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啤酒的最基本特征,应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啤酒中加酒花,人工加酵母菌是后来才有的。
(1)曲造酒,蘖造醴 第一种也是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酒和醴历来就是两种不同方法酿造的酒精饮料。
在中国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醴和酒是分别叙述,互不相混的。有专家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方式酿造的酒精饮料。(温少峰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但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
周朝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明代的李时珍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西方的啤酒,酒精度一般为4%左右,而中国的黄酒其酒精度可达 15~20%。这是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基本原因。
西汉,蘖的生产还未停止,醴仍是酒精类饮料的一部分。《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蘖曲盐豉千合”之记载。汉代因与匈奴发生战事,汉败,还要向匈奴贡奉蘖(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记载:有一个人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酒宴时,主人都为他准备醴这种酒度低的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为其设醴了。从这一则记载还可看出,醴是一种酒度很低的酒精饮料,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现代酿酒专家朱宝镛先生提出:中国用谷芽酿造醴酒,和巴比伦人用麦芽做啤酒,差不多同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却无从考察(朱宝镛:“酿酒工业的变迁”)。对这个即有趣,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看来还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充分的证据。酒类品种的变化及酿酒技术的变迁,很可能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谷物酿酒的起源这一问题的考察应当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和地理的环境中。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如日本的山崎百治先生则认为:曲和蘖向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曲是块状的饼曲,后来发展成为大曲,酒药(小曲)等;蘖则为散曲, 后发展为黄衣曲(用于酱油,豉的生产)和女曲(用于清酒生产)。
(2)曲蘖是发芽发霉的谷物
第二种观点是现代方心芳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曲蘖是发霉发芽的谷粒,即酒曲。即在远古时代,曲蘖是不分的。后来才分化为谷芽,酒曲和黄衣曲。这样可理解为,既然曲蘖不分,酒醴在远古应是同一种东西。
(3)醴也是酒曲酿造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醴也是用酒曲酿造的。其酿造时间很短,或汁渣相将的酒醪。醴的基本特点是糖度较高而酒度低,酿造时间短。如《释名》将醴解释为是酿造时间仅一天的,口味很淡的酒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也是如此说,郑玄在注释《周礼》中的醴时说醴是一种酒液和酒糟混合在一起的甜酒。根据众多的历史资料加以分析,都并未说明醴就一定是用蘖所酿成的。用酒曲酿造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周礼》中所提到的“五齐”中有“醴齐”,实际上就是用来描述发酵过程第二个阶段的酒醪。又如西汉邹阳在《酒赋》中写到:清澈透明的是酒,混浊的是醴,它们都是谷米为原料用麦曲酿成的,虽然都来自相同的原料,但口味却大不相同。这里更能说明汉代时的醴是用曲酿造而成的。
(1)商代的谷芽──蘖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辞中出现了蘖(谷芽)和醴这两个字, 而且出现的频率不低。综合卜辞中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蘖和醴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与啤酒生产过程似乎是相同的。
(2)古代的谷芽和饴糖生产──原始啤酒生产的旁证。
另外中国古代蘖及饴糖的生产都有明确的,详细的记载。而且生产方法极为成熟。虽然蘖法酿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但这并不等于在远古的时代没有这种实践活动。
最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使用饴糖。《礼记·内则》有“枣粟饴蜜以甘之”的记载。到了北魏时,蘖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作饴糖。作饴糖涉及到麦芽的糖化,这与麦芽蘖酿造醴是相似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小麦麦芽及饴糖的作法,麦芽的制造过程与现代啤酒工业的麦芽制造过程基本相同。还详细叙述了糖化过程。中国古代既然精通麦芽的糖化,至少可说明,在五、六世纪之前,用蘖来酿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3)浸曲法酿酒──用蘖酿醴的遗法。
从古代酿酒最先使用渍曲法,也可看出中国古代用蘖酿醴的可能性。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在中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而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中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中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以往的酒曲法。
益处和坏处
啤酒的益处
啤酒是以麦牙、大米、酒花、啤酒酵母和酿造水为原料,它的主要特点是酒精含量低,含有较为丰富的糖类、维生素、氨基酸、钾、钙、镁等营养成分,适量饮用,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好处。
啤酒具有较高的水含量,可以解渴;同时,啤酒中的有机酸具有清新、提神的作用。一方面可减少过度兴奋和紧张情绪,并能促进肌肉松弛;另一方面,能刺激神经、促进消化。除此之外,啤酒中低含量的钠、酒精、核酸,能增加大脑血液的供给、扩张冠状动脉,并通过提供的血液对肾脏的刺激,加快人体代谢。而且,啤酒还有防病功能。据美国加州医疗中心试验表明:适度饮啤酒的人比禁酒者和酒狂可减少心脏病、溃疡病的机率,而且可防止高血压和其他疾病。
含二氧化碳,饮用时有清凉舒适感,促进食欲。
啤酒花含有单宁、维生素、酒花油、苦味素等,具有强心、健胃、利尿,镇痛等医疗效能,对高血压病、心脏病及结核病等均有较好的辅助疗效。
适量饮用啤酒对心脏和高血压患者亦有一定疗效。
啤酒是夏秋季防暑降温解渴止汗的清凉饮料,据医学和饮料专家们研究,啤酒含有4%的酒精,能促进血液循环。
啤酒的坏处
因啤酒的酒精含量不高,一旦过量,酒精绝对量增加,就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并直接损害肝脏组织,增加肾脏的负担,心肌功能也会减弱。长此以往,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紊乱等。
研究证实,过量饮用啤酒,不但起不到预防高血压和心脏病的效果,相反还促进了动脉血管硬化、心脏病和脂肪肝等病的发生、发展。大量饮用啤酒,使胃粘膜受损,造成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出现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和反酸等症状。许多人夏天喜欢喝冰镇啤酒,导致胃肠道温度下降,毛细血管收缩,使消化功能下降。啤酒热量并不高,所以“喝啤酒容易产生啤酒肚”的说法尚存争议。
有关资料还表明,萎缩性胃炎、泌尿系统结石等患者,大量饮用啤酒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这是因为酿造啤酒的大麦芽汁中含有钙、草酸、乌核苷酸和嘌呤核苷酸等,它们相互作用,能使人体中的尿酸量增加一倍多,不但促进胆肾结石形成,而且可诱发痛风症。刚才讲到,适量饮啤酒可以防病,但物极必反,如果饮用过量,会降低人体反应能力。澳大利亚专家调查发现,每天饮5升以上啤酒的人最容易患直肠癌。
禁用人群
消化道疾病患者,比如患有胃炎、胃溃疡、结肠炎的病人;肝脏病患者,有急慢性肝病的人,其肝脏功能不健全,就不能及时发挥其解毒等功能,容易发生酒精中毒,而且酒精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孕妇也不宜喝啤酒。熊教授还特别提到,有些人对酒精过敏,一喝啤酒就会出现过敏性皮疹,这类人慎喝。此外,未成年人、老年人、体弱者和一些虚寒病人也不宜饮用啤酒。
注意事项:
1.饮用啤酒不宜过量;
2.消化系统患者不宜饮用啤酒;
3.不宜以啤酒送服药品;
4.不宜同时吃腌熏食品;不宜与烈性酒同饮;
5.大汗之后不宜饮用啤酒;
6.不宜用热水瓶贮存散装啤酒;
7.不宜饮用超期久存的啤酒;
8.不宜饮用冷冻啤酒。
啤酒下酒菜:传统啤酒下酒菜是花生,啤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为4~5%,凉爽的味道和味道香的花生一起吃,可以吸取大量蛋白质、维生素B,同时还能保护肝脏。
啤酒的饮用量一般每天最多不超过1.2升。过量饮啤酒会破坏细胞功能,发生乙醇中毒。患有胃炎、肝病、痛风、糖尿病、心脏病、泌尿结石和溃疡病等病症者以及肥胖者、孕妇等不宜饮酒。此外,经常大量饮用啤酒会导致肥胖(啤酒肚),会使胃肠黏膜和肝脏受损,并对生育有很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癌症。
适宜人群
一般人饮用啤酒以每天不超过300毫升为佳。啤酒尤其对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贫血、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病症者更为适宜。
鲜啤酒中所含的鲜酵母可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对于胃肠功能紊乱的病人,采用啤酒疗法,也许会有一些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