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

取饮片大黄,照酒炙法(附录Ⅰ)炒干。
本品呈半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厚片,直径1~10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显颗粒性,偶有焦斑;根茎部位者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部者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浅棕色。微具酒香气,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沙粒感。
(1)本品粉末棕黄色。除部分组织团块颜色加深外,具有与大黄项下〔鉴别〕(1)项相同的粉末显微特征。
(2)取本品粉末少量,进行微量升华,可见菱状针晶或羽状结晶。
(3)照大黄项下的〔鉴别〕(3)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土大黄苷 照大黄项下的〔检查〕土大黄苷项试验,不得显持久的亮紫色荧光。
干燥失重 取本品,在105℃干燥6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2.0%(中国药典2010年一部附录Ⅸ G)。
总灰分不得过10.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0.8%(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 K)。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 A)测定,不得少于22.0%。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15克,精密称定,照大黄项下〔含量测定项〕方法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芦荟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酸C15H8O6)、大黄素(C15H10O5)、大黄酚(C15H10O4)、大黄素甲醚(C16H12O5)的总量不得少于1.0%。【性味与归经】 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
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
密封或密闭,置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