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

2011年6月20日,记者初次走进园区主人吴利军的茄子大棚时,就被一种白色的茄子所吸引。“这就是我今年才开始试种的白茄子,长势还不错。”吴利军说,这种白茄子的形状和四川本地紫色的“三月茄”很接近。“它不仅果皮是白亮白亮的,而且开的花和果肉也都是白色,枝叶则是绿色的,而普通紫茄子的枝叶也是紫色的。”吴利军两手分别托起紫茄子和白茄子对比着告诉记者,他送了不少给朋友品尝,都说白茄子入口更软、糯、细一些,口感更好。
说起这种白茄子的来源,吴利军告诉记者,2010年他种植紫茄子时,在满棚紫色中发现一点白,经辨别发现其实是两株紫茄子发生了变异。平时爱鼓捣些新玩意的吴利军就进行移植选育。“今年尝试种了一个大棚,800多株,大概有四分多地吧。”
2010年9月下旬,吴利军对白茄子育苗后进行假植,2011年2月份定植下去,他试着按照栽种紫茄子的技术管理这批新品种,结果一切顺利,2011年4月初,吴利军的第一批白茄子上市了。
由于成都市场乃至省内尚无此类品种,因此无论在市场还是价格上都属于摸索阶段。“我主要是跟紫茄子搭配,直接卖给经销商,经销商带到了成都的白家市场、九里堤的批发市场并送进了一些超市,定价在7元/公斤,而当时普通的紫茄子只有4元/公斤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