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河粉 介绍

介绍摘要

河粉(英文:Rice noodles),又称沙河粉,是广东、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区一种大众化的特色传统名吃之一。河粉是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而成。不同于“粿条”。河粉是中国广东、广西和东南亚一带常见的一种小吃主料,1860年左右源自广州沙河,因而得名。

来源

一:
在清朝末年,位于广州北郊的沙河镇上有家“义和居”小食店,店主是樊阿香夫妻俩。他们善良又勤劳,每天起早贪黑,早上卖白粥油条,中晚卖家常饭菜,生活过得还算安稳。一天早上,店门口出现一位衣衫褴褛的老翁,有气无力地倒在门前的青石上。阿香不禁起了怜悯之心,赶紧叫妻子送一碗热粥给老人吃。老人推说身无分文不能白吃,阿香便道:“本店虽小,但对老人家,这白粥是免费的,您就放心吃吧!”没想到,从此之后老人几乎每天都来店里吃白粥,阿香夫妇没有嫌弃,一直热情款待老人。
不久之后的一天,阿香得病后茶饭不思,卧床不起。这一天中午,老人又出现在店里,当他知道阿香的病情后便说:“阿香哥粒米难进,病自然难愈。他是一个好心人,今天就让我做碗好吃的给他开胃吧!”老人说完,就用白云山的清澈泉水浸泡大米,然后熟练地磨好米浆、烧好开水,再把米浆舀进竹匾上薄薄地摊了一层再蒸。一会儿工夫,米浆变成了粉皮,老人揭皮切条,加上葱盐香油,炒好后送到阿香床前。阿香闻到特殊的香味,顿时食欲大开,几碗下肚后,病情果然好转。他再三向老人道谢,也终于知道了老人的来历。
原来,老人竟然是宫里的御厨,只因性格耿直得罪了慈禧太后,侥幸中逃出京城,从此隐姓埋名,四处躲藏追缉。老人说:“此粉出在沙河,就叫沙河粉吧!我在这里已经停留多时,再不走恐怕就要连累主人家了!”说完就走了。从此,义和居开始售卖沙河粉,并且很快远近闻名,生意兴隆。
二:
相传一二百年前,一对来自东江客家的新婚夫妇,居住在现在广州沙河一带,他们白天干农活、上山砍柴、挖草药,每逢圩日就用稠米浆蒸些粉糕出售。有一天,市集特别兴旺,粉糕已经全部售完,恰巧她的丈夫又带来不少客人,新娘子情急之中,看到石磨的瓦盆里存有少量稀米浆,她清楚要赶时间做饭,粉糕是蒸不成的了,便急中生智,把米浆倒在簸箕上放进锅里蒸,蒸熟后切成条状,佐以香菜、调料供客人食用,客人连声叫好。于是次日继续试做,这“新产品”竟然成为独家美食,招徕食客如云,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但食客均不知此种白而透明、韧而爽滑、口感极好的食物叫什么、又是怎样做出来的,便有人前去问那新娘子,心灵手巧的新娘子说:“用我们沙河的白云山泉和大米磨成,蒸粉糕那样的稀米浆蒸出来的,就叫‘沙河粉’吧!”于是“沙河粉”就这样叫开了。
三:
一百多年前,一些以打石为业的东江客家人,从粤东一带来到广州沙河谋生,这些打石的客家人,家家户户都有一台自己做的石磨,他们用石磨把大米磨成粉,调以源于白云山的泉水,蒸出薄韧爽滑的水粄。客家人自古至今一直把这种食品叫做“水粄”。他们在墟地街(今沙河大街)一带开设了不少经营水粄的夫妻店。由于水粄物美价廉,人人爱吃,生意越做越兴旺。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店发展成了作坊,水粄制作工艺也日臻精巧,水粄的名声越来越大,越传越远。由于水是用源于白云山的泉水调以大米磨成的粉加工而成的,当时广州只有沙河一带才有这种特色美食,所以人们就很自然地把其称之为“沙河粉”,或者叫做“山水河粉”,也简称“河粉”。
炒河粉,关键是怎样炒河粉才不断不碎。这就要双手并用:右手握锅铲炒,左手用筷子帮助翻动,这样炒成的河粉就不至于断或碎了。
炒河粉时,加入绿豆芽同炒,河粉就不会粘锅。
炒河粉的基础步骤如下:
1.将河粉剥开或挑松,锅里下二汤匙油烧热,放入河粉,加上少量酱油、加水二汤匙,将河粉炒匀,炒热,水份适度,即可将河粉盛在碟里。
2.另起锅炒肉、菜。将炒好的肉、菜,铺在炒好的河粉面上,即成为一碟爽滑可口的炒河粉了。
这里介绍几款典型的河粉菜谱。读者领会后,灵活变通。一定会烹饪出具有广东特色,味道鲜美的河粉。
原料:河粉500克,猪肉或牛肉200克,菜心200克,蒜泥一茶匙,姜数片,葱二条切成小段。
腌料:生抽半汤匙,糖1/4茶匙,油二汤匙,水一汤匙。
芡汁:上汤或水一杯,盐1/3茶匙,生抽半汤匙,老抽一茶匙,麻油,胡椒粉少许,糖1/4茶匙,生粉一汤匙。
制作过程:
1.洗净猪肉或牛肉,沥干水份,切成薄片,加腌料腌十分钟 ,放入沸水中灼至半熟捞起,沥干水份。(保留沸水,灼菜心用)。
2.摘去菜心老的部分,放入沸水中灼热,成为油菜,捞起沥干水。
3.将河粉剥开或挑松,加入1/3茶匙盐拌匀。
4.往锅里下油二汤匙烧热,放入河粉及二汤匙水炒匀,炒至水干,将河粉盛在碟里。
5.锅里下油二汤匙烧热,爆香姜、蒜泥,放入葱炒匀,加酒一茶匙,勾芡,芡烧沸后,放猪肉或牛肉煮熟,下菜心炒匀。铺在河粉上即成。
注:生抽是浅色酱油,老抽是浓色酱油,生粉是太白粉,是一种淀粉。勾芡:是由干淀粉加水调和而成的粉,称为水淀粉。勾芡就是菜肴接近煮熟时,将调好的水淀粉淋在菜肴上,以提高菜的色、香、味、形。上汤是用骨头、瘦肉、老鸡、去皮火腿等原材料熬煮而成。
原料:河粉500克,牛肉或瘦猪肉200克,绿豆芽200克,韭黄50克,葱二段,姜丝少许。
腌料:老抽半汤匙,生抽一茶匙,糖1/4茶匙,生粉半茶匙。
调味料:老抽一汤匙,麻油一茶匙,胡椒粉少许。
制作过程:
1.肉洗净,沥干水,切成薄片,加腌料腌十分钟;泡油(或放入微开的水中灼至将熟,捞起沥干水)。
2.将绿豆芽摘去头尾,洗净,沥干水。韭黄洗净,切成小段,沥干水,葱切丝。
3.挑松或剥开河粉,加入1/3茶匙盐拌匀。
4.往锅里下油四汤匙烧热,放入绿豆芽、姜丝炒两下,将二汤匙水放入锅里,放入河粉炒匀,加入调味料和肉炒至半干,下葱、韭黄,炒匀上碟即成。
注:也可用鸡肉或叉烧。将煮熟的鸡肉,切片或剥成丝状,叉烧切片。
原料:河粉500克,虾仁200克,鸡蛋三个,葱三条切成小段。
腌料:麻油、胡椒粉少许,盐1/6茶匙,生粉半茶匙。
调味品:生抽一茶匙,盐1/3茶匙,油一汤匙。
芡汁:生粉一茶匙半,水七汤匙半。
制作过程:
1.虾仁洗净,沥干水,加腌料腌十分钟;泡油,或在漏勺里,沥干水和油。
2.鸡蛋加调味品打散,加入虾仁。
3.将河粉挑松或剥开,往锅里下油二汤匙烧热,放入河粉,加盐1/3茶匙,水二汤匙炒至河粉熟,水又开,盛在碟里。
4.锅里下油二汤匙烧,勾芡煮开,立即把鸡蛋,虾仁倒入炒熟,盛起铺在河粉上即成。
原料:河粉300克,罐头午餐肉250克,潮汕或天津冬菜、青豆、盐、胡椒粉、味粉、上汤各适量。
制作过程:
1.将河粉放入沸水中烫热捞起,沥干水,盛入碗里。
2.将午餐肉切成长方条,冬菜洗净挤干水分,青豆洗净。
3.锅中放入汤、冬菜、青豆,煮至豆熟,放入午餐肉煮5分钟,加盐,味精、胡椒粉调味,将这些午餐肉和汤倒入盛有河粉的碗里即成为鲜美细嫩的汤粉了。
用料:牛腩500克,河粉适量,蔬菜适量,葱切碎适量。姜一大块拍松,红葱头四粒去红衣。
调味品:八角一粒,草果一个拍破,老抽二汤匙,生抽三汤匙,酒一汤匙,碗二茶匙,盐1/4茶匙。
汤料:上汤六杯,盐适量,糖半茶匙,胡椒粉少许,将这些汤料烧开。
制作过程:
1.牛腩放入开水中煮十分钟,取出洗净
2.锅下油二汤匙烧热,爆香姜及红葱头,加水三杯或适量烧开,放入牛腩烧开,慢火煮一小时,加入调味品慢火煮至牛腩软透,约需一小时,煮的过程要翻动,未食时牛腩浸在汁中
3.将河粉放入开水中烫热,捞起盛入碗内,加入上汤及葱花。蔬菜烫熟也放入碗内
4.取起牛腩,切成件,放在河粉上,倒入少许牛腩汁即成。余下的牛腩原块仍浸回汁中。
用料:河粉250克,绿豆芽200克,韭菜100克。
调味料:老抽二汤匙,生抽二匙,盐1/4茶匙,胡椒粉少许,水二汤匙。
调作过程:
1.将河粉挑松或剥开。
2.洗净绿豆芽,沥干水。
3.韭菜洗净,沥干水,切成小段。
4.锅里下油三汤匙烧热,放入绿豆芽炒数下,倒入河粉炒匀,加入调味品及韭菜炒至汁干,颜色均匀上碟即成。
用料:河粉250克,火腿100克,青豆80克,冬菇6个,番茄2个,汤、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过程:1.火腿切成小片,青豆在沸水中烫热,冬菇用水发软后洗净去蒂,番茄洗净切片。
2.将河粉剥开或挑松,盛在漏勺里,放入沸水中烫热,盛入碗里。
3.将烫入锅烧沸,放入冬菇煮熟,调味后下火腿、青豆、番茄再煮沸,倒入盛河粉的碗中即成。
特点:河粉白色,冬菇深褐色,青豆青翠,番茄鲜红,色彩美观,色香味美。
原料:河粉300克,罐头鲍鱼一罐,青豆80克,冬菇6个,上汤、味精、盐各适量。
制作过程:
1.冬菇浸软去蒂,鲍鱼取出切成片。
2.将河粉盛在漏勺里,放入沸水中烫熟,沥干水,盛在碗里。
3.上汤、鲍鱼入锅煮沸,加入冬菇,调味后放入青豆,煮沸时,铺在河粉面上即成。
特点:鲍鱼片嫩香,汤清味美。
原料:河粉200克,鸡肉300克,黄瓜150克,红辣椒、调味料各适量。
制作过程:
1.将煮熟的鸡肉,撕成丝。
2.黄瓜洗净,放入沸水中烫热取出,连皮切成丝,仿佛盐腌几分钟。
3.红辣椒洗净切成丝。
4.鸡丝加入生抽、麻油、糖和味精拌匀。
5.将河粉和黄瓜丝拌匀,加入适量盐、生抽、麻油、醋、糖拌匀上碟,铺上鸡丝红辣椒丝即成。
特点:色彩清爽,对比鲜明,入口清凉爽口。
原料:河粉300克,酱油、白芝麻、香菜、葱花、香油各适量。
制作过程:
1.将河粉放热水里烫一下,马上捞起,盛在盘子里。
2.往河粉里淋上酱油,香油适量。
3.铺上剁碎的香菜与葱花,再撒上白芝麻即可。
4.吃的时候用筷子搅拌河粉,使之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