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木贼 介绍

药用价值

木贼性味归经

甘苦,平。
①《嘉祜本草》:味甘微苦,无毒。
②《纲目》:温。
③《本草正》:味微苦微甘。
入肺、肝、胆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阳二经血分。
③《本草汇言》:入手、足三阳经。

木贼功能主治

疏风散热,解肌,退翳。治目生云翳,迎风流泪,肠风下血,血痢,脱肝,疟疾,喉痛,痈肿。
①《嘉祜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②《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③《本草正》: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
④《玉楸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赤白诸证。

木贼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

木贼注意事项

气血虚者慎服。
①《本草经疏》:目疾由于怒气及暑热伤血、暴赤肿痛者,非其所任。
②《本草汇言》:多服损肝,不宜久服。
③《本经逢原》:多用令人目肿,若久翳及血虚者非所宜。
⑴木贼散(《证治准绳》)治目赤医翳:木贼、蝉蜕、谷精草、甘草、苍术、蛇蜕、黄芩。水煎服。方中木贼疏风热、退目翳,为君药。
⑵木贼散(《仁斋直指方》)治肠风下血:木贼(去节,炒)30g,木馒(炒),枳壳(制)、槐角(炒)、茯苓、荆芥各15g,上为末,每服6g,浓煎枣汤调下。方中木贼疏风热,为君药。
⑶(《圣济总录》)治胎动不安:木贼(去节)、川芎等分。为末、每服9g,水1盏,入金银花3g煎服。方中木贼疏风热,为君药。
用香附与木贼配伍治疗扁平疣及扁平丘疹18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体方法为:香附、木贼各30g,加水600ml,浸泡30min,煎煮。待药液稍凉后趁热拍洗患处20min,洗后自行晾干。每剂药液可连用5天,为一个疗程,次日再用时须将药液煮开。治疗期间面部停用一切化妆品,早晨用清水洗脸,冬季可用温水,禁止使用香皂及其它洗脸用品。

木贼各家论述

⑴《本草纲目》:木贼,与麻黄同形同性,故亦能发汗解肌,升散火郁风湿,治眼目诸血疾也。
⑵《本草经疏》:木贼草,首主目疾,及退翳膜,益肝胆而明目也。其主积块、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崩中赤白、痔疾出血者,皆入血益肝胆之功,肝藏血故也。
⑶《本经逢原》:木贼专主眼目风热,暴翳,止泪,取发散肝肺风邪也。
⑷《本草求真》:木贼,书云形质有类麻黄,升散亦颇相似,但此气不辛热,且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能于二经血分驱散风热,使血上通于目,故为去翳明目要剂,初非麻黄味辛性燥,专开在卫腠理而使身汗大出也。是以疝痛脱肛,肠风痔漏,赤痢崩带,诸血等症,审其果因风热而成者,得此则痛止肛收,肠固血止,而无不治之症矣。然气血亏损,则用谷精、木贼去障,又当兼以芍药、熟地,滋补肝肾,使目得血能视。若徒用此二味退障,则即加以当归补助,亦恐气味辛散,非其所宜。
⑸《本草正义》:木贼,治疗肝胆木邪横逆诸病,能消目翳,破积滞,皆消磨有余之用也。然则为目科要药者,固不仅取其克木,能磨擦障翳,亦含有疏风、泄化湿热、升散郁火诸义。要知克削之力甚强,即治下血、血痢、血崩、血痔诸症,皆惟有余之体为宜,苟其气虚,皆当审慎,而血痢、便血、崩中及月事淋沥诸病,则气虚血不能摄者为多,尤不可不知所顾忌也。
⑹《嘉祐本草》: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⑺《本草纲目》: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
⑻《本草正义》:发汗,解肌。治伤寒、疟疾。去风湿,散火邪。
⑼《王揪药解》:平疮疡肿硬,吐风狂痰涎。治痈疽瘰疬,疔毒,疖肿,汗斑,粉渣,崩中亦白诸证。

相关介绍: 木贼麻黄介绍

相关频道: 木贼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