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方法

以分株繁殖为主。独根草的有皮鳞茎密集着生于鳞茎盘上,在花茎从顶芽抽出的同时,子鳞茎由腋芽形成,可供繁殖用。花茎的形成与分株时所带茎盘的大小及腋芽的多少关系密切,若所带茎盘较大,子鳞茎在10个以上,分株后第二年就能形成花茎;反之,需3年以上才能形成花茎。实验中还发现,单个子鳞茎栽培七年后,仍未见花茎形成。

主要价值

秋季叶片变红,可供观赏。
在密封不透风的居室里,或十分拥挤的车船中,以及人员比较密集的教室、宿舍,人们常常嗅到一股难闻的异味:这就是“人味毒”。所谓“人味毒”就是人体通过汗腺、鼻腔、肛门、口腔等排出的胺、醛、一氧化碳、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碳、氧化乙烯等有害物质。被“人味毒”污染的空气,轻则让人感到不适,重则引发头痛、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虚脱等。由于人的呼吸会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大而加深, 所以,“人味毒”的毒性也会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而相应的增大。因此,降低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是减小“人味毒”对人体危害的关键。为了净化室内空气,人们除了经常开窗促进室内空气流通外,还将越来越多的花卉植物引入居室。试图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来降低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提高室内空气的质量。然而,由于室内光照有限,多数花卉植物因光照不足和盆土返碱而死亡。我们项目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从承德地区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中,筛选出弱光条件下光合作用效率较高、耐盐碱,适于室内栽培的花卉,以有效的降低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减小“人味毒”的危害作用。我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在指导老师的组织的带领下,历届小组成员经过13 年接力式观察、实验和研究,终于从承德地区众多的野生植物中,筛选出了一种可用于净化室内空气的花卉新秀———独根草。由此可见,将独根草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大众花卉进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