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经》是一部制曲酿酒的专著,记述了当时酿酒工艺的发展和改进。红曲的发现和应用是宋代制曲酿酒的一个重大发展。红曲的菌种是红曲霉,它是一种耐高温、糖化能力强,又有酒精发酵力的霉菌。到明代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都有红曲的制法和应用的记载。红曲用于酿酒以后,酒类品种大大增加,且渐渐渗透到酒文化之深层,江南靖士“白莲藕引兴清发,红曲酿催诗醉工”诗句成为人们乐道的红曲酒催诗的故实。福建、浙江、台湾等地酿造的红曲黄酒;用红曲霉和黑曲霉共同制造的乌衣红曲和黄衣红曲酿造的酒,风味各异。当时酒类品种,仅《本草纲目》记载就有70多种。 利用红曲菌的传统工艺及其最新发展利用红曲菌的传统工艺及其最新发展。

功效

红曲菌的医疗保健功效我国古代明确记载着红曲菌医疗功效的药书,可以追溯至元朝吴瑞所著的《日用本草》所叙之“红曲酿酒,破血行药势”。药在同时代的饮膳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则说,红曲“健脾、益气、温中”。其后的药书如《本草衍义补遗》、《本草备药》及《医林纂要》等均有红曲药效之记载。《本草纲目》也记载“红曲主治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治亦白痢,下水壳。酿酒破血行药势,杀山岚瘴气,治打扑伤损,治女人血气痛及产后恶血不尽”。台湾民间还流传,红曲用来治小孩和老人夜尿及轻微气喘的功效极为良好。大陆近年出版的《中药大辞典》将红曲的主要药效归纳为“活血话瘀,健脾消食,治产后恶露不净,瘀滞腹痛,食积饱胀,赤白下痢及跌打损伤” [5]。这些流传在中国民间的红曲医疗功效,也许并不完全属实,需待科学化的研究去验证是否为真。然近年来,日本的研究人员相信红曲确实具有下列四种医疗功效:
(1) 降低血胆固醇:猿藤率先从分离自泰国发酵食品的粉红色曲菌Monascus ruber的培养液中找到Monacolin k之后,又陆续地在红曲菌的培养液里发现其它五种构造类似物,均具有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功用,唯效力上均不如Monacolin k [18]。
(2)降血糖:山内等曾直接以红曲菌的培养物做饲料进行动物试验,除确定含有“红曲培养物”的饲料可有效地使兔子的血清胆固醇降低18~25%之外,又额外发现所有的试验兔子在进食饲料之后的半小时内血糖降低23~33%,而在1小时之后的血糖量仍比对照组下降了19~29%[19,20],不过其有效成份尚待进一步分析鉴定。
(3)降血压:日本国立健康营养研究所在进行饲料添加“红曲培养物”的动物试验中,发现添加0.2~0.3%“红曲培养物”的饲料可使患有先天高血压症老鼠的血压由超过200mm Hg降至180mm Hg以下,其有效成分为r-胺基丁酸(GABA)及Glucosamine(或红曲菌的其他细胞壁成分) [21]。
(4)防癌功效:红曲橙色素的Monascorubin及Rubropunctatin具有活泼的羰基,很容易与氨基起作用,因此不但可治疗氨血症(Ammoniemia)且很可能是优良的防癌物质[3,22]。癌症、高胆固醇、高血糖及高血压是工业化社会里,中老年人最忌讳的四种疾病,而红曲菌居然对这四种疾病均有治疗的功效实在很神奇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