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魔芋 介绍

介绍摘要

魔芋,又作磨芋,天南星科磨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古代又称妖芋。自古以来魔芋就有“去肠砂”之称。魔芋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通便、开胃等多功能,是健康食品。魔芋全株有毒,以块茎为最,不可生吃,需加工后方可食用。中毒后舌、喉灼热、痒痛、肿大。民间用醋加姜汁少许,内服或含漱,可以解救。

栽培技术

花魔芋适宜种植在海拔1700~2300 m区域, 白魔芋适宜生长在海拔1500 m以下地区。种植中宜选择周围森林覆盖率高、阳光直射时间短、半阴半阳、空气湿度高的山区小环境, 以北坡种植最好。
由于连作易加重软腐病、白绢病的发生率, 因此种植中提倡轮作, 轮作间隔期2~3年, 种植中还要注意不选用前作为薯芋类、茄果类的地块。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缓坡砂壤土种植, 前作收后及时进行翻挖晒垡, 较窄的台地和较陡的坡地可行平墒塘播或条播, 平地或缓坡地行垄栽。种前每亩用生石灰25~40 kg、硫酸铜2 kg撒施土表翻挖, 或在播种时用70%敌克松500倍液喷施种植沟, 进行灭菌处理, 并亩用2.5%的敌百虫2~2.5 kg拌药土撒施在种植沟或塘内杀灭土壤害虫。
播前选芽眼饱满、芽窝浅、无破损伤口和病虫为害、外观周正、光滑的球茎作种芋, 品种选用楚魔花1号、楚魔花2号、魔花15、富源花魔芋。商品芋生产选用200~500 g大小的球茎作种芋, 白魔芋商品芋生产选用100 g以下的球茎作种芋, 用1000万单位的农用链霉素800倍液或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p H=3.5的草酸液, 播前浸种杀菌30 min, 或用2∶1的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物拌种, 处理过的种芋阳光下晾晒1~2 d后即播。种源不足的地方也可用球茎切块繁殖。方法是选用完好的500 g以上花魔芋和200 g以上的白魔芋用利刀纵切, 每个切块重量50 g以上并带芽眼, 切块晾晒0.5~1 d后用2∶1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物蘸种后即可播种。
为规范种植, 便于管理和收挖魔芋, 根据种芋大小不同, 实行分级种植, 种植中强调合理密植, 创造适于魔芋生长的温湿度环境,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当种芋大小在400~500 g时, 种植规格为35 cm×50 cm, 每亩净种3800~4000塘;
当种芋大小在2 0 0~3 0 0 g时, 种植规格30 cm×40 cm, 每亩净种5500~6000塘;
当种芋大小在5 0~1 0 0 g时, 种植规格20 cm×30 cm, 每亩净种1万~1.2万塘;
当种芋重50 g以下时, 实行条播, 种植规格为10 cm×20 cm, 每亩净种2万~2.3万塘。
由于魔芋展叶封行后不提倡过多的农事操作, 因此种植前要施足底肥, 要求亩施农家肥3000~4000 kg、普钙或复合肥20~30 kg、钾肥20 kg, 混合后, 一半作沟 (塘) 底肥, 一半作盖种肥, 有条件的地方可每亩用腐质土2000 kg施于沟 (塘) 底或盖种。
魔芋种植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播种, 低海拔区宜播早, 高海拔区则相反。据试验, 魔芋生长发育有随着荫蔽度增加, 病害发生率降低的趋势, 提倡海拔1900 m以上的地区净种, 海拔1900 m以下地区行间套种, 有小麦—魔芋—玉米, 果园、茶园套种等方式。
魔芋塘播或沟播, 种芋斜置种下, 上部盖农家肥和土后, 要求墒面再覆盖一层松毛或秸秆, 厚度3~5 cm, 以不见土为宜。这样既能保持土壤疏松、湿润, 又有防旱、防杂草的功效。
水分管理
魔芋是一种喜湿怕渍的作物, 生长发育随着每年春后温度的回升和雨季的来临而发芽长根, 生长期适逢雨季, 在正常年份大面积魔芋种植中不要求灌水, 而强调雨季开沟排水, 随时保持沟渠通畅。
肥料管理
魔芋种植中, 要求尽量减少农事操作, 勿对植株造成损伤而感病, 因此, 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 只要求在魔芋出苗开始展叶封行前小雨天 (约6月中下旬) 亩追施三元复合肥20 kg, 撒施在墒面后提沟土盖严。
杂草防除
魔芋播种时已在地表覆盖了松毛、秸秆, 抑制了大量杂草的生长, 但也还有少量杂草出现, 可在魔芋出苗后未展叶前亩用扑草净80 g或百草枯100 g喷施防除, 或人工拔除, 不提倡用锄薅铲。
魔芋生产中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应的工作方针, 在播种前对土壤、种芋进行杀虫灭菌处理, 播种后至收挖前还应注意采取以下措施。
病害防治
为害楚雄当地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根腐病、叶枯病和白绢病, 其中以软腐病较为严重, 其他病害零星发生。在软腐病防治中以预防为主, 在70%魔芋出苗后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 用p H值=4的草酸液浇淋魔芋植株或塘窝 (未出苗) 防治第一次;15 d后用1000IU的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配合70%的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施防治第二次;15 d后再用20%的噻菌铜乳剂500倍液喷施防治第三次, 两种方法交替喷施防治软腐病。要求魔芋生长期施药次数不少于3次。发现软腐病中心、病株立即拔除销毁, 并在病穴上撒上生石灰200~300 g。软腐病发病重的地区, 从6月上旬就陆续有发生, 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为高峰期, 雨水多年份发病重, 要注意预防和调查防治, 减轻病害发生和损失率。
虫害防治
为害当地魔芋生长的害虫主要是前期咬食球茎的地下害虫和生长中期咬食叶片的甘薯天蛾和豆天蛾。防治方法, 在前期整地防治的基础上, 6月下旬魔芋展叶虫害较重时, 用氯氰菊酯8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氧化乐果乳油800倍液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为保证商品芋优良的内在品质和来年种芋的安全贮藏, 要求在霜降节令后至11月底收挖魔芋, 掌握70%的植株倒苗后15 d收挖较好。收挖后的芋球500 g以上的作为商品芋及时销售;500 g以下的作为种芋存放, 先在干燥之处贮藏3~4 d, 水分干后用1∶1的草木灰和生石灰混合拌种, 将种芋大小分级后用干沙分层贮藏或芽眼向下置于架空的篱笆或竹席上, 如有宽余的土地条件, 翌年3月可收挖魔芋, 以降低球茎感病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