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鹰嘴豆(学名:Cicer arietinum),为豆目蝶形花科鹰嘴豆属草本植物,别名桃尔豆、鸡豆、鸡心豆等,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重要的五谷之一,在欧洲食用鹰嘴豆也十分普遍,也是维吾尔医常用药材。鹰嘴豆因其面形奇特,尖如鹰嘴,故称此名。鹰嘴豆为豆科草本植物,起源于亚洲西部和近东地区。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或多年生攀缘草本。高1-2米,茎直立,多分枝,被白色腺毛。托叶呈叶状,或具3-5个不整齐的锯齿或下缘有疏锯齿;叶具小叶7-17片,对生或互生,狭椭圆形,长7-17毫米,宽3-10毫米,边缘具密锯齿,两面被白色腺毛。花于叶腋单生或双生,花梗长0.5-2.5厘米,花冠白色或淡蓝色、紫红色、长8-10毫米,有腺毛;萼浅钟状,5裂,裂片披针形,长约6-9毫米,被白色腺毛。荚果卵圆形,膨胀,下垂,长约2厘米,宽约1厘米,幼时绿色,成熟后淡黄色,被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种子1-4颗。种子被白色短柔毛,黑色或褐色,具皱纹,一端具细尖。花期6-7月,果期8-9月。
种子、嫩荚、嫩苗均可供食用。
极耐干旱
鹰嘴豆的根系发达,主根入土深度可达二米,故很耐旱。同时根具根瘤,固氮能力极强,每公顷可固纯氮50kg,与小麦等越冬作物套作,主作物不减产,却增加了鹰嘴豆的收入。茎叶更是优良的饲料原料。
更因它有极耐旱的特点,对于我国西北、西南和其他广大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开发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疆是我国主要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