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沙虾 介绍

种类分布

新对虾属已发现有26种,全部产于印度-西太平洋海域,我国近海发现6种,主要产于南海和东海,黄海仅1种。人工养殖的主要是近缘新对虾和刀额新对虾。
1.近缘新对虾(M.affinis),广东俗称赤爪虾、沙芦、中虾,身体呈浅棕色,附肢棕红色,个体中等大小。在天然水域成熟个体一般体长9.l~14厘米,体重13~35克,捕到最大体长10.5厘米,重68克。在我国主要处于南海,是南海较为重要的经济虾类。在珠江口及附近海域,群体较大,产量较高,分布河口附近水深15米范围以内,底质为沙泥,盐度适中,高盐和低盐海区很少发现,当河口淡水较少、外海水较强时,近缘新对虾则分布于沿岸浅海区;而当沿岸淡水较强时,群虾则分布于较深水域。近缘新对虾是在咸淡水人工养殖的重要对象,但淡水驯化养殖不多。
2.刀额新对虾(M.ensis)俗称沙虾、芦虾,身体土黄至棕褐色,游泳足棕色或赤色,步足淡紫色和淡黄环斑相间,尾节暗棕色。刀额新对虾在新对虾属中是个体较大的种,在天然水域,渔获物体长主要是9~14厘米,最大体长为18厘米。刀额新对虾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是南海极为重要的经济虾类,资源相当丰富,汛期也较长。在沿海鱼 和咸淡水池塘,也把刀额新对虾作为重要的养殖对象。刀额新对虾对盐度适应性广,还可以经过人工淡化驯养到淡水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