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沙虾 介绍

繁殖

一、精养。 又称集约式养殖。 养殖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都在人为控制下进行。 如彻底清塘, 进排水防敌害,施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合理放苗, 投足饲料, 精心管理等, 以达到高产。
二、 半精养, 又称人工生态系统养殖。 这种养殖方式的原理, 是通过清除有害生物、 施肥、投苗, 整个养殖过程主要靠施肥促进饵料生物的繁殖, 改善虾塘水质,培殖一个适于沙虾生 存和生长的人工生 态系统。 依靠这个生态系统保证沙虾生长的基本需要。 另外, 再适当投放饲料, 以充分发挥和提高虾塘的生产能力。 这种养殖方式, 每亩产量可达 100 公斤左右。
三、粗养。 利用闸门进水或排水自然纳入鱼、虾苗,并带入饵料进行大面积养殖。 在养殖过程中不除害、不施肥、不投料。 完全依靠天然生产力提供产量。 广东省台山市的鱼温、咸围养殖属于这一类型。 这种养殖方法产量较低, 每亩只有 5 20 公斤不等。 虾的产量约占总产量的 40% 左右。 近年来该市有些咸围进行适当投苗增殖和施少量肥料, 使其产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刀额新对虾是1~2年生虾类,1龄的新对虾性腺便能发育成熟,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8厘米,最小体重为7克。性成熟的体长范围为8~16厘米,上要体长范围词为10~15.5厘米。5~9月,体长在10厘米以上的个体性腺大部分已成熟,9月少数个体为体长8厘米的虾,性腺也开始成熟。
刀额新对虾雌虾生长比雄虾快,因而成虾时性别差异较大,雌虾明显大于雄虾。在自然生长群体中,也是雌虾占优势,全年平均占60%,最高为 6月占68%,最低为12月50%。在体长和性比的关系中,雌虾所占比例随体长的增长而增加,以5月为例,体长6厘米的虾,雌虾占优势;体长7~11厘米的虾,雄虾占优势;体长11厘米以上的虾,雌虾占优势;体长达13厘米的几乎全是雌虾。
雄性性腺发育成熟的外观特征是:在第5步足基部上方各有一个白色豆状的贮精囊(或精荚囊),非常明显。 成熟雌虾的卵巢从头胸部胃前方向后引直到腹部末端,通过甲壳可以开到卵巢,色泽依成熟过程由淡橙色变为暗绿色或赤绿色。 成熟卵巢的卵径分布范围较广,除主峰外还有小峰,卵于大小有显著差异,有成熟卵也有未成熟卵,这表明刀额新对虾的卵子是分批发育成熟的。
在广东沿海,每年3~10月都可捕到成熟的新对虾亲虾,但主要有两次繁殖盛期,第一次是5~6月,第二次是8~9月,尤以5~6月为繁殖高峰期。产卵多在夜间21~22时至翌晨2~3时,每次产卵量为 10万~20万粒,产卵后卵巢内仍可见到大小不等的再生卵,可再次发育成熟并产卵,为多次产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