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成分

1、蚕豆(拉丁文:Vicia fabaL.),又称罗汉豆、胡豆、南豆、竖豆、佛豆,豆科、野豌豆属一年生草本。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原产欧洲地中海沿岸,亚洲西南部至北非,相传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中原。蚕豆营养价值丰富,含8种必需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含量47%~60%,可食用,也可作饲料、绿肥和蜜源植物种植。为粮食、蔬菜和饲料、绿肥兼用作物。
2、蚕豆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磷脂、胆碱、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和钙、铁、磷、钾等多种矿物质,犹其是磷和钾含量较高。祖国医学认为,扁豆味甘、微辛。归脾、胃经。有治疗脾胃不键、水肿等病症的功效。
3、蚕豆中含有调节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钙、锌、锰、磷脂等,并含有丰富的胆石碱,有增强记忆力的健脑作用。蚕豆中的钙,有利于骨骼对钙的吸收与钙化,能促进人体骨骼的生长发育。蚕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且不含胆固醇,可以提高食品营养价值,预防心血管疾病。如果你是正在应付考试或是脑力工作者,适当进食蚕豆可能会有一定功效。蚕豆中的维生素C可以延缓动脉硬化,蚕豆皮中的膳食纤维有降低胆固醇、促进肠蠕动的作用。现代人还认为蚕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对预防肠癌有作用。
【性味】甘,平。
①《纲目》:甘微辛,平,无毒。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咸辛,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本草求真》:入脾、胃。
香辣蚕豆
②《本草再新》:心、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经。
【功用主治】健脾,利湿。治膈食,水肿。
①汪颖《食物本草》:快胃,和脏腑。
②《本草从新》:补中益气,涩精,实肠。
③《湖南药物志》:健脾,止血,利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或研末。外用:捣敷。
【宜忌】《本经逢原》:性滞,中气虚者食之,令人腹胀。
【选方】①治膈食:蚕豆磨粉,红糖凋食。(《指南方》)②治水胀,利水消肿:虫胡豆一至八两。炖黄牛肉服。不可与菠菜同用。(《民间常用草药汇编》)③治水肿:蚕豆二两,冬瓜皮二两,水煎服。(《湖南药物志》)④治秃疮:鲜蚕豆捣如泥,涂疮上,于即换之。如无鲜者,用干豆以水泡胖,捣敷亦效。
每100克蚕豆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 (335.00千卡) ·蛋白质(21.60克) ·脂肪(1.00克) ·泛酸 (0.48毫克) ·碳水化合物(59.80克) ·叶酸 (260.00微克) ·膳食纤维 (3.10克) ·维生素A (52.00微克) ·维生素K (13.00微克) ·胡萝卜素 (310.00微克) ·硫胺素 (0.37毫克) ·核黄素 (0.10毫克) ·尼克酸 (1.50毫克) ·维生素C (16.00毫克) ·维生素E (0.83毫克) ·钙 (16.00毫克) ·磷 (200.00毫克) ·钾 (391.00毫克) ·钠 (4.00毫克) ·镁 (46.00毫克) ·铁 (3.50毫克) ·锌 (1.37毫克) ·硒 (2.02微克) ·铜 (0.39毫克) ·锰 (0.55毫克)

食用指南

一般人都可食用。
1. 老人、考试期间学生、脑力工作者、高胆固醇、便秘者都适合食用;
2. 中焦虚寒者不宜食用,发生过蚕豆过敏者一定不要再吃;
3. 有遗传性血红细胞缺陷症者,患有痔疮出血、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尿毒症等病人要注意,不宜进食蚕豆;
4. 患有蚕豆病的儿童绝不可进食蚕豆。蚕豆病是一种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乏所导致的疾病,表现为在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的情况下,食用新鲜蚕豆后突然发生的急性血管内溶血。早期有恶寒、微热、头昏、倦怠无力、食欲缺乏、腹痛,继之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可持续3日左右。与溶血性贫血出现的同时,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约50%患者脾大。严重病例可见昏迷、惊厥和急性肾衰竭,若急救不及时常于1~2日内死亡。大多食蚕豆后1至2天发病,早期症状有厌食、疲劳、低热、恶心、不定性的腹痛,接着因溶血而发生眼角黄染及全身黄疸,出现酱油色尿和贫血症状。严重时有尿团、休克、心功能和肾功能衰竭,重度缺氧时还可见双眼固定性偏斜。此时如不及时抢救可于一至二天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