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对虾 介绍

介绍摘要

对虾,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中国明对虾)、斑节虾。节肢动物门,软甲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对虾属个体大,通称大虾。对虾的雌性成长个体体长一般16~22厘米,重约50~80克,最大的可达30厘米,重250克;雄性较小,体长13~18厘米,重30~50克。对虾为广温广盐性海产动物。牤牛岛对虾体呈长筒形,左右侧扁,身体分为头、胸和腹部,由20个体节组成。腹部较长,肌肉发达,分节明显。

品种区别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亦称“中国对虾”、“明虾”、“东方对虾”、“对虾”。软甲纲,对虾科。体形较大,体长达13~24cm。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综黄色。额角平直,齿式为7~9/3~5。额角侧脊不超过头胸甲中部。头胸甲无额胃脊和肝脊。第一触角上鞭约等于头胸甲长的4/3。第三步足伸不到第二触角鳞片的末端。雄性第三颚足指节与掌节约等长。常栖于浅海海底。喜食底栖小型甲壳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也摄食海藻。中国沿海均产,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及朝鲜半岛西部沿海。经济价值高,是中国沿海的主要养殖虾类。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亦称“日本对虾”、“竹节虾”、“斑竹虾”、“车虾”。软甲纲,对虾科。体长8~10 cm。额角齿式8~10/1~2。具额胃脊,后端双叉型。额角侧沟长,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后脊的中央沟长于头胸甲长的1/2。尾节具3对活动刺。雌性交接器囊状,前端开口,有一圆突;雄性交接器中叶突出,并向腹面弯折。体表具土黄色和蓝色相间的鲜明横斑,尾肢具棕色横带。主要摄食底栖生物。中国浙江、台湾、福建、广东、广西沿海均有分布。日本、朝鲜半岛、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斐济等沿海也有分布。生命力较强,出水后能经较长时间不死,耐运输。是人工养殖的对象,经济价值较高。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亦称草虾。软甲纲,对虾科。额角齿式为7~8/2~3。头胸甲具触角刺、肝刺及胃上齿,无额胃脊,肝脊明显而平直。额角侧沟短,向后超不过头胸甲中部。第五步足无外肢。体由暗绿、深棕和浅黄横斑相间排列,构成腹部鲜艳的斑纹。生命力强,肉味鲜美,个体大,是对虾属中最大的一种,最大的雌虾长达33cm,体重超过500g。杂食性。是目前东南亚一带最主要的养殖种类,中国广东、台湾大量养殖。
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亦称“基围虾”、“沙虾”、“独角新对虾”。软甲纲,对虾科。体长8cm左右。体表有许多凹陷部分,其上生有短毛。额角平直,仅上缘具7~9个齿。头胸甲具明显的心鳃沟和心鳃脊,肝沟明显,具肝刺、触角刺及眼上刺,无颊刺。前三对步足具基节刺,第一步足具座节刺,第五步足无外肢,第七胸节有侧鳃,第三鄂足无肢鳃。是重要的经济种,为人工养殖对象。中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日本、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沿海也有分布。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亦称“南美白对虾”、“白对虾”、“太平洋白对虾”等。软甲纲,对虾科。额角具一或二腹缘齿,后齿位于背齿处或在其前;胃上齿前的齿式常为8~9/1~2。额角侧沟和侧脊短,止于胃上齿处或稍超出。头胸甲无额胃脊。雌性交接器为开放型,在第八胸节腹甲前部有1对斜锐脊,脊的中部向腹面突出成锐耳;第七胸节腹甲有大的半圆形至亚方形中央突。雄交接器无末中突,侧叶游离部分长,显著超出中央叶,亚椭圆形。该虾对盐度适应范围广,中国引进后已在南方大量人工养殖。
对虾是十足目对虾总科对虾科的1属。全世界共有28种,美洲大西洋岸有7种,太平洋岸6种,印度-西太平洋共14种,太平洋及地中海1种,西非1种。中国有10种,栖于热带、亚热带浅海。养殖对虾的种类主要有:对虾属的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中国对虾(P.orientalis)、斑节对虾(P.monodon)墨吉对虾(P.merguiensis)、短沟对虾(P.semisulcatus)和新对虾属的刀额新对虾(Matapenaeus ensis)等。
中国对虾
产于中国大陆,主要分布于中国渤海、黄海,东海北部也有少量分布,是中国主要的增养殖虾类。该品种的优点是:①个体较大。自然海区雌虾一般体长16~20厘米,体重70~80克,最大体长为26厘米,体重150克;雄虾一般体长14~16厘米,体重40~50克。养殖对虾一般雌体12~15厘米,体重20~30克。②生长较快。在一般条件下养殖5个月可达12厘米以上。③适应性较广。养殖期间适宜水温为14~30℃,适宜盐度3~40‰。④养殖亲虾越冬性腺易成熟,苗种易得到解决。⑤由于不像日本对虾那样具有很强的潜沙习性,故可开闸放水收虾,收获方法简而易行。
长毛对虾
中国主要分布在福建、台湾及粤东沿海,为福建和两广地区主要养殖种类。生长较快,一般4个月平均体长可达12厘米左右。该品种与其他南方虾种相比,较耐低温,但要求稍高盐度和溶解氧。由于在自然海区或人工养殖条件下均能获得成熟亲虾,所以可进行工厂化育苗,以满足养殖生产者的需要。
斑节对虾
因其甲壳上有斑节而得名,又因喜栖于水草或藻全间,中国南方和台湾称为“草虾”。其个体大,为对虾属中个体最大、生长最快的种类。据报道,最大个体长达33厘米,体重达450克,最重可达500克以上,所以堪称“对虾之魁”。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沿海各省,如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以及东南亚国家。其食性广,不仅摄食动物性饵料,也摄食植物性饵料;适温16~32℃;盐度为10~35‰;生活力较强,由于离水后能活一段时间,因此便于活体运输和经营活虾出口。
日本对虾
该品种是日本最主要的养殖种类,中国已进行养殖生产,在养殖条件下经4个多月,一般体长可达10厘米以上,亩产70~80公斤。本虾亦属广温性种类,在对虾属中除中国对虾外,其是较为耐低温的种类,据试养中观察,在12~30℃范围内无能正常摄食。日本对虾显著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潜沙习性,潜沙深度随体长增加而加深,前期深度为1~2厘米,后期为4~5厘米,昼伏夜出,养殖环境需在水质清新、沙质较细且松散的底质中生活。在自然海区和人工养殖条件下可获得成熟亲虾。由于其甲壳较厚,耐干露,所以便于活动和活虾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