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武昌鱼(学名: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鲤科,鲂属。上世纪50年代由易伯鲁等30多位中科院水生所研究人员发现梁子湖中有一种鳊鱼是以往文献中没有的。他将它命名为团头鲂,俗称武昌鱼。体长165~456毫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口端位,口裂较宽,呈弧形, 体呈青灰色。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型湖泊。比较适合于静水性生活。武昌鱼营养丰富,一般人都可食用,老少皆宜。

生长繁殖

武昌鱼一般2~3龄达性成熟,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产卵期为5~6月,成鱼集群于流水场所进行繁殖;产卵场一般需要具有一定的流水,有茂密的水草,底质为软泥多沙,怀卵量一般为3.7~10.3万粒。多在夜间产卵。卵具有微黏性,淡黄色,黏附于水草或其他物体上,因此其产卵场多在浅水多草的地方。幼鱼4月开始大量摄食,6~10月为肥育期,冬季11月起停食。2龄可达性成熟,受精卵在水温为25℃时,经两昼夜可孵化。武昌鱼,生长速度较快,以1~2龄生长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