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中文学名
    黄骨鱼
  • 别称
    黄颡鱼,黄角丁,黄沙古,黄辣丁,刺黄股,戈牙,昂刺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 辐鳍鱼纲Actinopterygii
  • 亚纲
    辐鳍亚纲
  • 鲶形目Siluriformes
  • 鮠科Bagridae
  • 黄颡鱼属Pelteobagrus
  • 黄颡鱼P.fulvidraco
四川人吃的黄辣丁,南方人叫做黄骨鱼。珠海是一座吃惯海鲜的城市,又多移民,没有什么自己的菜系,只好嘴大吃四方。这款时兴的黄骨鱼,就是湘菜出品。 黄颡鱼,俗称黄骨鱼,也叫黄辣丁或者黄腊丁、黄丫头(江西省部分地区),在福建又称作黄公鱼。

黄颡鱼的养殖

在珠江三角的茶楼、食肆、海鲜酒家,食客可以尝到一种叫黄颡鱼的新品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俗称黄骨鱼、骨鱼。它生长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条件较好的水域均可以进行养殖(或增殖)。
黄颡鱼鱼体粗壮,头略平扁,躯干、尾侧扁,背倾斜,胸、腹宽阔平坦,头顶皮肤单薄,表皮比较粗糙,吻纯圆,眼中等,口裂大,齿细小呈绒毛状,唇薄而简单,上枕裸露,有一根向后延伸的骨刺,须4对,鳃盖8条至10条,尾鳍深分叉,其特征鱼一般鱼类有较大的差异。
黄颡鱼是一种广为分布的鱼类,广东省珠江水系和其它河流、湖泊都可以发现它的踪影。在广东,属于黄颡鱼的鱼类共有三种,分别是黄颡鱼、中间黄颡鱼和互氏黄颡鱼。
黄颡鱼的养殖要注意几个问题:
一、养殖条件
不论池塘、网箱或其它养殖水体,其水源必须充足并无污染,底质及周围生态环境都必须适合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
二、 鱼种来源
鱼种可以是从江河湖泊捕捞的,也可以是人工繁育出来的,不论其来源如何,都必须进行标粗培育,放入成鱼塘、网箱的鱼种规格达到30至50克,这样的规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较快,能及时地达到上市的商品鱼规格(150克以上)。放养鱼种在当年3月底以前完成,当年12月之前能捕获上市,减少过冬的损耗和死亡。
三、投喂质量高的饲料
饵料质量较高是提高黄颡鱼成活率、上市规格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黄颡鱼是杂食性、以动物饲料为主的鱼类,因此,投喂的饲料的粗蛋白应在35%以上,5月以前按鱼重量2%至2.5%投喂,6月至8月水温高,黄颡鱼正处于生长旺盛的高峰期,可按鱼体重的4%至5%喂料;9月以后水温逐步下降,精饲料的投喂量逐步减少,并根据鱼类的摄食、天气变化的情况改变投喂饲料的数量和次数。每天定点投喂1至2次。
四、注意水质的调节和疾病的防治
黄颡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要保持水的透明度35至45厘米,PH值6.5至8,每月换水一次,池塘中安装增氧机,定时或不定时开机,增加水中的溶氧,避免或减少浮头或泛塘现象,使黄颡鱼生长正常。鱼有病要及时防治,做好预防工作,定期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其它药物消毒,杀灭池塘中的细菌、病毒和其它病源微生物,减少疾病的发生。
食用黄骨鱼对人体的好处:
黄骨鱼作为药用常取其全鱼。其肉性味甘、平,有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肿、喉痹肿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