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通心粉亦称通心面,在国外已是极普通的面制品之一,我国上海、广州、天津等地也有少量生产。通心粉的种类很多,一般都是选用淀粉质丰富的粮食经粉碎、胶化、加味、挤压、烘干而制成各种各样口感良好、风味独特的面类食品。

历史传说

一、传奇故事
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历史学家们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有人认为,意大利面条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入意大利的。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世纪,当时居住在意大利北方的埃特鲁斯坎人就已经开始制作面条。
在托斯卡纳地区发现的公元前4世纪的埃特鲁斯坎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在出土的文物中,人们发现了用来和面的大张木头桌子以及肯定是用来煮面条的厨房用具。从这些用具可以看出,当时的埃特鲁斯坎人已经开始制作各种形状的面条了。无论如何,意大利面条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在数千年的演化中不断改善。
还有证据表明,在屋大维成为古罗马的凯撒之后,罗马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50万。保证众多公民的粮食供应就成为古罗马政府一个严重的问题。于是,当时的人们想出了一种保存面粉的新方法。将面粉先和成面团,然后用刀子将面团切成面条,这种面条在太阳下晒干后可以保存至少一年。于是,晒干的面条就这样在意大利人当中流行开来。不过当时吃干面条的都是平民,贵族和富人家里还是吃现做的面条。直到19世纪,晒干的意大利面条才成为欧洲各国不分贵贱的餐桌美食。
从那以来,通心粉(意大利面条的一种)在历史上不断地留下自己的名字。1279年一名热那亚的士兵在他的遗嘱中提到“一个装面条的小木桶”,在一出16世纪的喜剧中,一名那不勒斯人在剧中有一句台词说:“吃你的通心粉去吧!”意大利民族统一运动英雄加里波第为了庆祝战役的胜利,犒赏著名的红衫军的是加了橄榄油的金枪鱼面条。连不可一世的拿破仑,也以意大利面条来鼓励疲惫不堪的军队的士气。就连我们日常所用的叉子,据说也是为了便于吃意大利面条而发明的。
历史证明,在公元1000年,西西里岛上已经出现了意大利面条专用菜谱。1150年,西西里的巴勒莫港每周都有上百艘船满载意大利面条驶向世界各国。那不勒斯国王斐迪南二世(1467-1496)下令用机器代替人的双脚来和面。1740年,威尼斯建成了第一家意大利面条厂。1800年,人们开始在意大利面条中加入西红柿,并立即成为深受欢迎的美味。
另有传说在18世纪,那不勒斯城附近的一家经营面条和面片的店主叫马卡·罗尼。一天,罗尼的小女儿在玩耍时把面片卷成空心条并晾于衣绳上。罗尼受到启发,将空心面条煮熟后拌以番茄酱,结果大受顾客欢迎。此后,罗尼兴建了世界上首家通心粉加工厂。于是,通心粉便渐渐传到了世界各地。第一家通心粉加工厂,并以自己的名字为通心粉命名。于是这种“马卡罗尼”面食便渐渐传到了欧洲和世界许多地方。
二、趣闻:二战意大利战俘逃亡记
在二战中,不是仅仅有盟军战俘和坚定的纳粹战俘试着逃出战俘营,希望回到部队和前线;就是意大利战俘也有过逃亡经历,不过他们的“逃亡”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其实意大利战俘一向十分配合和讲究“骑士精神”,基本不会出现逃跑行为,但是依然有些“不安分”的战俘试着逃跑,而逃跑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
在英国197号战俘营关押着意大利战俘,这些战俘十分配合且十分老实,英国人管理也十分宽松,可突然有一天战俘营里逃跑了197名意大利战俘,经发现他们竟然是挖了几十米长的地道跑的。这叫英国人大为光火。没有想到意大利人也有勇气逃跑,战俘营的上下全搞的没有面子,于是发动一切战俘营的力量,包括剩下的意大利战俘一起去找(不知道指挥官怎么想的,竟然要战俘去找战俘)。可找了接近半个月连个影子都没有找到,好象是从人间蒸发了。看来只能上报了,于是197号战俘营指挥官硬着头皮报告了战俘逃跑的事。指挥官已经等着撤职,甚至准备去军事法庭了。
没有几天,这群战俘找到了,原来他们跑到其他战俘营去了。于是准备把他们送回原来战俘营,可这群“勇敢的”意大利人死活不回去,原因千奇百怪,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战俘营待遇好,每周还能吃到意大利面,那个战俘营待遇不好,结果在原来的战俘营的战俘听到后也要求到对方的战俘营去当“战俘”。
这叫英国人哭笑不得,只好命令197号战俘营也每周供应一次意大利面,才叫这些“勇敢的”意大利人回去,而这群“勇敢的”“战俘”好象他们赢得了这场战争一样,排着队,唱着欢快的意大利民歌高兴的回到战俘营等待着“意大利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