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地榆 介绍

繁殖方法

地榆播种

春播或秋播均可,北方露地栽培,可从春季至夏末直播。种植前,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地,研发基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4.052g/kg,pH为8.87,春播可于2月在厚墙体温室中撤播育苗,也可于4月下旬播种育苗。秋播在处暑节前后进行。整地,翻地10-20cm深,去除砖头,瓦块,耙平,施足基肥,按1.2mX6m整地做畦,将地整平,播种前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开,覆土深度为种子大小的2-3倍。须覆盖塑料薄膜保持畦面湿润,一般地温在18℃左右,20天可出苗。待幼苗生长2个月,即可移栽于营养钵内,在连栋温室内炼苗、缓苗,成活率可达到90%多。露地播种苗的定植最好5月底6月初进行,正值地榆生长旺季,缓苗快,长势好。地榆根系比较深,定植地块宜深翻,按1.5mX6m整地做畦,灌足底水,起苗时深度不得少于30cm,定植距离20cm×20cm,浇水,适当遮荫,15-20天后,即可开始生长。若不遮荫,植株地上部分失水萎蔫,枯死。1月后,从根茎基部发出嫩梢,重新开始生长。

地榆分根

多在春季地榆萌芽前或秋季采挖地榆时,用带茎、芽的小根作种苗。每穴栽1株,按行距30-40cm、株距25cm挖穴,穴深视种苗大小而定,栽后覆土,浇足定根水。

主要价值

地榆食用

一般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或花穗,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 ,去掉苦味,一般用于炒食、做汤和腌菜,也可做色拉,因其具有黄瓜清香,做汤时放几片地榆叶更加鲜美;还可将其浸泡在啤酒或清凉饮料里增加风味。

地榆观赏

地榆叶形美观,其紫红色穗 状花序摇曳于翠叶之间,高贵典雅 ,可作花境背景或栽植于庭园、花园供观赏。

地榆药用

功能主治
地榆根入药,性微寒、味苦。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地榆具有止血凉血、清热解毒 、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 ,可治疗吐血、血痢、烧灼伤、湿疹、上消化道出血、溃疡病大出血、便血、崩漏、结核性脓疡及慢性骨髓炎等疾病 。
各家论述
1.《纲目》:地榆,除下焦热,治大小便血证。止血,取上截切片炒用,其梢则能行血,不可不知。杨士瀛云:诸疮痛者加地榆,痒者加黄芩。
2.《本草求真》:地榆,诸书皆言因其苦寒,则能入于下焦血分除热,俾热悉从下解。又言性沉而涩,凡人症患吐衄崩中肠风血痢等症,得此则能涩血不解。按此不无两歧,讵知其热不除,则血不止,其热既清,则血自安,且其性主收敛,既能清降,又能收涩,则清不虑其过泄,涩亦不虑其或滞,实力解热止血药也。
3.《本经续疏》:地榆者不治别因之带下,并不治七伤带下病之不痛者,惟能称七伤带下病止痛,又可见矣。何况血去气散,风乘虚入而为恶肉,风乘营卫之相遭而鼓荡为汗,金疮被风而痛不可瘳,不皆为地榆所属耶?《别录》之止脓血、诸痿、恶疮、热疮,产后内塞作金疮膏,皆于《本经》推类言之。惟消酒、除消渴、补绝伤。则其义若别有在者,然气盛而鼓风入血,何异血虚而风乘以入,风入而更耗其血,何异风入而大耗其津液,风横梗于气血之间,何异气血之不相续,则仍是血虚气违为根本,风气搅扰于其间乃为病,而治之以化风气为生气,致气血使调和得巽而相入矣。
4.《本草选旨》:地榆,以之止血,取上截炒用。以之行血、取下截生用。以之敛血,则同归、芍。以之清热,则同归、连。以之治湿,则同归、芩。以之治血中之痛,则同归、萸。以之温经而益血,则同归、姜。大抵酸敛寒收之剂,得补则守,得寒则凝,得温暖而益血归经,在善用者自得之而已。
5.《本草正义》:地榆苦寒,为凉血之专剂。妇人乳痛带下,多由于肝经郁火不疏,苦寒以清泄之,则肝气疏达,斯痛可已而带可止;然气滞痰凝之乳痛,及气虚不摄之带下,非其治也。止痛除恶肉,皆以外疡言之,血热火盛,则痛而多恶肉,地榆清热凉血,故止疡患作痛,而能除恶肉。《本经》又疗金疮,《别录》谓止脓血,恶疮热疮,可作金疮膏,皆即此清火凉血之功用。且所谓主七伤,补绝伤,亦皆指外疡言之,非谓地榆苦寒,能治虚损之劳伤也。止汗而除消渴,皆寒以胜热之效。消酒者,即苦寒以胜湿退热也。
6.《本经》:主妇人七伤,带下病,止痛,除恶肉,止汗,疗金疮。
7.《别录》:止脓血,诸痿,恶疮,消酒,除消渴,补绝伤,产后内塞,可作金疮膏。主内漏不止,血不足。
8.《药性论》:止血痢蚀脓。
9.《唐本草》:主带下十二病。
10.《日华子本草》:排脓,止吐血,鼻洪,月经不止,血崩,产前后诸血疾,赤白痢并水泻,浓煎止肠风。
11.《开宝本草》:别本注云,止冷热痢及疳痢热。李杲:治胆气不足。
12.《滇南本草》:治酒寒,面寒疼,肚腹疼。
13.《纲目》:汁酿酒:治风痹,补脑。捣汁涂虎、犬、蛇、虫伤。
14.《本草正》:清火明目。治带浊痔漏,产后阴气散失。亦敛盗汗,疗热痞。
15.《药品化义》:解诸热毒痈。
16.《药物图考》:调敷汤火伤,疳疮溃烂。
17.《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胃痛,胃肠出血。

地榆保健食谱

地榆粥:
【用料】:地榆2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地榆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粥熟时下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功效】:可清热凉血,适用于衄血、咯血、吐血、尿血、痔疮出血、崩漏、血痢不止及水火烫伤等。
地榆猪肠汤:
【用料】:防风、地榆、槐角各15克,猪肠1段,调味品适量。
【制作】:将诸药择净,猪肠洗净,纳诸药于猪肠中,放置于锅中煮熟后,去诸药,将猪肠切片,放回汤中,调味煮沸即成。
【功效】:可祛风止血,适用于痔疮下血。
地榆炒石耳:
【用料】:地榆150克,干石耳3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干石耳去杂洗净,用温水泡软,撕成大碎片待用;地榆洗净,沥干水。炒锅内放植物油烧至六成热,下花椒粒、石耳、食盐炒几下,速放葱花、地榆、酱油合炒至熟,放适量味精、香油,起锅即成。
【功效】:可清热解毒、疏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高脂血症。
沙锅地榆:
【用料】:地榆160克,羊血块30克,泡青菜杆30克,泡大蒜瓣3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泡青菜杆切成段;羊血块切成条,用沸水泡起待用;地榆洗净,沥干水。沙锅内放化猪油烧热,下泡青菜杆、泡大蒜瓣、生姜米炒香,加入高汤、羊血条、料酒、酱油,烧至入味时放味精、地榆等烧熟即成。
【功效】: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各种出血。
地榆三七花汤
【用料】:地榆200克,干三七花10克,调味品适量。
【制作】:地榆洗净,沥干水;干三七花洗净入汤锅,加入清汤、食盐烧沸2分钟后,放入地榆,烧沸至熟,起锅放味精即成。
【功效】:可平肝降压,适用于高血压。

化学成分

根中含多种鞣质成分:地榆素(sanguiin)H-1、H-2、H-3、H-4、H-5、H-6、H-7、H-8、H-9、H-10、H-11,1,2,6-三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6-trigalloyl-β-D-glucose)、1,2,3,6-四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6-tetragalloyl-β-D-glucose),2,3,4,6-四没食子酰-D-葡萄糖(2,3,4,6-tetragalloyl-D-glucose),1,2,3,4,6-五没食子酰-β-D-葡萄糖(1,2,3,4,6-Pentagalloyl-β-D-glucose),6-O-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6-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6-O-di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4.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4,6-d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3,6-O-三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2,3,4,6-O-三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3,4,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3,4,6-O-四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甙(methyl-2,3,4,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没食子酸-3-O-β-D-(6’-O-没食子酰)-吡喃葡萄糖甙[gallicacid-3-O-β-D-(6’-O-galloyl)-glucopyranoside],3,4,3’-三-O-甲基并没食子酸(3,4,3’-tri-O-methylellagicacid),地偷酸双内酯(sanguisorbicaciddilactone)。还含有2种没食子酰金缕梅糖衍生物:5,2’-双-O-没食子酰金缕梅糖(5,2’-di-O-galloylhamamelose),2’,3,5-三-O-没食子酰-D-呋喃金缕梅糖。

相关频道: 地榆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