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榛子 介绍

介绍摘要

榛子,又名山板栗、尖栗或棰子,为双子叶植物纲、桦木科、榛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约1~7 m,是世界上四大干果(核桃、扁桃、榛子、腰果)之一,并有“坚果之王”的美誉。

生产状况

1、国外榛子生产概况
欧洲榛起源于亚洲的小亚细亚、黑海沿岸及欧洲地中海沿岸,后来欧洲榛的栽培逐步深入到欧洲其他国家。欧洲榛栽培利用历史悠久,在土耳其北部的黑海沿岸及意大利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
19世纪榛子走向园艺化栽培,由于近百年来的不断选种和育种,产生了许多欧洲榛优良品种,无性繁殖后代在世界各地传播,其栽培范围远远超过了它们的自然分布区。
20世纪30年代,榛子的现代化栽培在意大利、西班牙、土耳其、美国等欧洲榛主产国家兴起,经过40~70年代以及80~90 年代的发展,形成了现在的栽培格局。
目前,世界榛子栽培面积达80万hm,坚果产量83万t。土耳其的面积和产量均占第一位77.5%,意大利占第二位9%,占世界第三位的是美国3.5%,第四位是西班牙3%, 4国榛子产量占到全世界总量的93%,其他国家总共只占到7%。
目前,榛子主产国栽培技术先进, 基本上实现了良种化、集约化栽培。美、意、西三国的整地、土壤管理、喷药、 施肥、 灌水、 割草、 采收、采后处理等作业均实现机械化,树体营养的供给通过营养诊断,实现科学施肥,坚果产量、品质大大提高,生产成本大大降低, 栽培者获得较好的效益。榛子栽培在土耳其、 意大利、 美国等国家得到稳步的发展。
2、我国原产榛子的生产应用
平榛、毛榛原产于我国, 广泛地分布于我国的东北及内蒙古各省区, 在我国长江以北的其它各省也有分布。我国人民食用榛子的历史十分悠久。但到目前为止, 还基本没有平榛、 毛榛的人工栽培, 人们只是采食野生的榛林坚果。由于榛林通常被作为薪炭林或作为宜 林 荒 地 进 行 改造利用, 从20 世 纪60年代以来, 我国北方的榛林资源大幅度减少, 甚至于在一些地区, 靠近村屯的榛林已经绝迹或利用价值很低。据统计, 我国现有野生榛林资源近 200万hm, 年坚果采集量约为3万t。
3、我国欧洲榛的引种和利用
记载, 欧洲榛在上世纪初传入我国, 被当时传教士作为庭院植物栽植利用, 1948年我国开始引种欧洲榛, 庐山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 南京林业大学、 陕西省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先后引进欧洲榛, 并在植物园中保存。1970-2000年, 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以生产应用为目的, 开始开展较大规模的欧洲榛的引种、选种、 驯化育种 等研究工作, 1972-1975年许万英等人开始从意大利、 保加利亚, 阿尔巴尼亚引进欧洲榛10个品种的种 子,播种后获得实生苗,在大连建立了欧洲榛引种园, 由于欧洲榛子在大连地区不能露地越冬, 经实生选种、 无性繁殖后,1985-1990年部分品系南移到山东泰安、 安徽六安、 湖北宜昌进行栽培试验, 并取得初步试验成功, 选出3个欧洲榛新品种。1996-2000 年, 该所从意大利、美国等国引进欧洲榛优良品种(品 系)37个, 并在河北省、 山东省建立了引种试验园。当前, 我国引入欧洲榛的利用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4、我国杂种榛栽培业的兴起我国榛子的种间杂交育种研究开始于1980年,1999年辽宁省经济林研究所选育出5个榛子种间杂交新品种, 平欧杂种榛新品种具有平榛、 欧洲榛双亲的优势, 坚果大、 产量高、 适应性强, 丰 产 性、 适应性等综合性状表现明显优于平榛和欧洲榛。新品种的出选为我国榛子产业的集约化生产提供了品种资源和技术保证,2000年后杂种榛的人工栽培在辽宁出现并日益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