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功效
    清热燥湿,止痛,杀虫。
  • 药性
    苦、寒,有毒,归胃、大肠经。
  • 古籍出处
    《新疆中草药手册》
  • 汉语拼音
    KuDouZi
  • 药物名称
    苦豆子
  • 药物类别
    中药、中药材、清热药、清热燥湿药
苦豆子是一种中药材清热药、清热燥湿药,为豆科植物苦豆子的干燥全草及种子,最早记录于《新疆中草药手册》。苦豆子苦、寒,有毒,具有清热燥湿、止痛、杀虫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湿热泻痢、胃脘痛、吞酸、湿疹、顽癣、白带过多、疮疖、溃疡等病症。[1]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 苦豆子
【汉语拼音】 Ku Dou Zi

所属类别

中药 >> 中药材 >> 清热药 >> 清热燥湿药

古籍出处

《新疆中草药手册》

药物制成

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干燥全草及种子,产于新疆、西藏、内蒙古等地。全草夏季采收,种子春季采收,干燥,全草生用,种子炒用。

药物药性

苦、寒,有毒,归胃、大肠经。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槐果碱、苦参碱、槐胺碱、槐定碱、苦豆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等15种以上生物碱。

药理作用

从全草中提取的苦豆子总生物碱有抗炎、抗癌、抗变态反应、抗心律失常、抗溃疡、升高白细胞、平喘、解热、杀虫、镇静、镇痛、抗病毒等作用;苦豆子散剂外用对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真菌、加德纳氏菌及滴虫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所含苦参碱对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有抑制作用,此作用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有一定的意义;其所含氧化苦参碱能明显增加正常蟾蜍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在强心的同时不增加心率。

用法用量

全草煎汤服,1.5~3g。种子炒用,研末服,每次5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