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亦称“海芥菜”、“裙带”。褐藻纲,翅藻科。藻体褐绿色,叶高1-2m,宽50-100cm。分叶片、柄部、固着器。叶似芭蕉,中肋明显,边缘羽状分裂。柄扁圆柱形,成熟时柄边缘形成许多木耳状重叠皱折的孢子叶,上生孢子囊。有粘液腺。假根叉状分支。有明显的不等世代交替。生于温暖海洋中。中国北方沿海及浙江嵊泗均有分布。北方沿海已大规模栽培。供食用及作为工业原料。
裙带菜的孢子体黄褐色,外形很像破的芭蕉叶扇,高1—2m,宽50-100mm,明显地分化为固着器、柄及叶片三部分。固着器为叉状分枝的假根组成,假根的末端略粗大,以固着在岩礁上,柄稍长,扁圆形,中间略隆起,叶片的中部有柄部伸长而来的中肋,两侧形成羽状裂片。叶面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为粘液腺细胞向表层处的开口。
内部构造与海带很相似,在成长的孢子体柄部两侧,形成木耳状重叠褶皱的孢子叶,成熟时,在孢子叶上形成孢子囊。裙带菜的生活史与海带很相似,也是世代交替的,但孢子体生长的时间较海带短,接近一年(海带生长接近二年),而配子体的生长时间较海带为长,约1个月(海带配子体生长一般只有两个星期)。

地理分布

我国辽宁的大连,山东青岛、烟台、威海等地为主要产区,浙江舟山群岛亦产。

生长习性

裙带菜在欧美一些国家经常被称为“海中的蔬菜”。的确如此,在大海中随波漂动的海藻确实能使人联想起陆地上的蔬菜。与陆地植物一样,裙带菜通过光合作用形成了构成自身骨胳的碳水化合物(陆上植物是纤维素,裙带菜是褐藻酸、藻聚糖等多糖类),通过氮的同化作用直接产生蛋白质,这一点与蔬菜完全相同。但是,如果对它一生的生活史加以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裙带菜其实与陆地植物存在很大差异。
裙带菜的裂叶和贯穿于裂叶中央的中肋(茎)这两部分。裂叶又叫做叶片,位于中肋的两侧是我们通常食用的主要部分;中肋又叫裙带菜梗,位于叶片中间起着叶片的支撑作用,也被用来食用。再往下就是裙带菜叶片的生长点所在处的生长带,位于相当于陆地植物茎部的下方,在裙带菜的繁殖季节将会产生裙带菜的生殖器官——孢子叶(俗称“耳朵”),而位于最下端的是根部(假根)。
如果仅从外形上来看,我们大概会认为与陆地植物没什么大的区别,但事实上最大的差异在于它们的功能。陆地植物的根部的主要功能是在支撑固定自身的同时,还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而裙带菜根部的主要功能是附着在岩石等物体上面,仅起着藻体的固着作用。那么营养元素从哪里来吸收呢?主要是靠叶片部分,也就是裂叶部分来完成。
裙带菜主要是依靠叶片从海水中吸收氮、钙和磷酸盐等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然后在体内进行合成和利用转化。另外,在光合作用合成的纤维素类型方面,与陆上植物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有所不同,裙带菜光合作用合成的主要产物是褐藻酸和藻聚糖等多糖类,这些多糖类在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及预防成人病等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裙带莱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它的生殖方式与陆地植物完全不同。比如说,陆地高等植物体上是开花后通过雌雄花蕊的互相授粉来产生后代。但是裙带菜不能开花,而是依靠游孢子来繁衍后代。

培育技术

裙带菜育苗方法

裙带菜人工苗种培育有两种方法,一是低温育苗,另一种是常温育苗。低温育苗是采用低温培育海带育苗的方法来培育裙带幼苗,实行孢子体渡度,此方法设备投入多,成本高,操作复杂,一般不再采用。而常温育苗则简便易行。仅有育苗室、海水沉淀池,过滤池,附着器等在常温下进行即可。
苗帘 苗帘即育苗器,通常用红棕绳或维尼纶绳编织而成。红棕绳的规格质量要求、处理方法、苗帘的编织方法等均与海带夏苗帘基本相同。维尼纶苗帘,又分涂刷环氧树脂的硬帘和不涂环氧树脂的软帘两种,以硬帘育苗效果好。软帘和硬帘用直径3~5毫米的白色维尼纶绳编织而成。每帘为50道绳,净长62米(这里介绍的是苗帘的一种规格,实际上应根据育苗池的长宽情况而定)。苗帘编成后,暂绷在木框上,先均匀涂刷上1层环氧树脂(以无毒的“191”为好),待完全干燥呈硬板状后,再从木框上拆下,以防硬帘的扭曲不平。使用前再用过滤海水浸泡1天即可。
育苗池和沉淀池 育苗池以水泥池较好。每池的水容量不应小于20立方米,水深为1.3~2米。沉淀池要能进行黑暗沉淀,其容量至少要与育苗池总水量相等。
种菜的选择处理和采孢子 在浮筏上养殖的裙带菜,其繁殖期可延续到7月中旬,海底生长的裙带菜可延续到8月上旬。人工育苗以7月中、下旬适当地晚些采孢子较好。采孢前,按1个苗帘准备1个孢子叶的用量,将孢子叶肥大、色深褐、没有大量放散过孢子的裙带菜选用种菜,然后切除假根和叶片,只留下孢子叶,先用自然海水洗刷2~3次,洗掉淤泥和附着生物。再用过滤海水冲洗1次后,即可进行阴干刺激采孢子。当滴水镜检游孢子数达到每个低倍(100倍)视野中有20个左右时,即可停止刺激,进行孢子放散附着工作。阴干刺激好的孢子叶,要放入水温在23℃以下的海水中,促使孢子放散,若超过23℃时,应添加制冷海水或加冰袋降温。一般经过0.5~1小时的放散,即可达到每个低倍视野50个左右的游孢子。这时可用纱布将孢子水过滤到已铺好苗帘的水池中,进行孢子的附着。附着器用红棕绳苗帘,每池铺6~8层,维尼纶苗帘铺8~10层。在23℃以下的海水中,游孢子的游动时间一般不超过1小时,即可附着,2小时后即可检查孢子的附着量。当附着量达到每个低倍视野100个以上时,即可将孢子水放掉,注入新鲜海水,结束采孢子工作。为了抵御杂藻的附着危害,孢子的附着量也可达到每个低倍视野200个左右。
幼苗培育 即采孢子后的10~15天培育。条件是光照强度1500~2000勒克斯,附着后第3天开始施肥,氮肥用量为2ppm,磷肥用量为0.2ppm,育苗水要用黑暗沉淀7天以上的过滤海水。在常温条件下,每3天换水1次,每次换1/3。
配子体高温度夏阶段的培育条件要求是:光照强度500勒克斯左右。水温不宜超过29℃,否则应采取降温措施。日温差变化也不宜超过1℃。氮肥和磷肥用量均同前一阶段。10~15天换水1次,每次换1/3~1/2。换水前后的温差不宜超过0.5℃。最好能保持在pH值8.0~8.3。配子体性成熟和幼孢子体培育阶段,即从自然水温下降到23℃并不再回升时开始,直到出池下海前的阶段。

裙带菜培育条件

配子体度夏后,将光照提高到1500勒克斯左右。约经1周后,即可排卵排精受精。当苗帘上普遍出现1~2列细胞的幼孢子体时,再把光照提高到3000~4000勒克斯。到普遍出现4列细胞的孢子体时,最后把光强提高到5000~6000勒克斯。进入孢子体后,及时地提高光照强度,是促生长、防病烂的关键措施之一,必须掌握好。水温必须是逐步下降,不能再回升到23℃以上,否则会造成烂苗。氮量4ppm,磷量0.4ppm。原则上仍不洗刷,但若繁生有一些杂藻,还应洗刷。2天换水1次,每次换1/3~1/2,同时要用木耙每天搅动池水4~6次。
海上暂养 当海上自然水温下降到22℃以下,幼孢子体长到2毫米以上时,即可出池下海暂养。刚下海的苗帘可以不拆开,进行正帘垂挂暂养。在海水透明度2米左右的海区,初挂水层在1~1.5米左右,4~5天内再及时提升到0.3~0.5米。暂养期间坚持施肥和洗刷。

裙带菜繁殖过程

裙带菜属于一年生植物,它的一生是短暂的。生长在大海中的裙带菜,总是规范地重复着固定的生长和繁殖。
4月—5月,随着海水温度的提高,裙带菜逐渐进入繁殖期。可以看到,在裙带菜茎的下方形成一个叫做“孢子叶”的木耳状重叠结构,它是裙带菜的生殖器官,俗称“耳朵”,里面形成了孢子囊,可以产生数量众多的孢子。
5月—6月,裙带菜是依靠对海水温度的细微变化来控制其生命活动的。在5月—6月间,当海水温度超过14℃后,孢子叶开始逐渐成熟,孢子囊破裂,囊中长度约8微米一9微米的游孢子就会大量放散到海水中,进入裙带菜的成熟期。同时,裙带菜的生长也趋于停止,藻体的梢部也开始溃烂脱落。
6月—7月,在海水温度17℃—20℃的范围内,是裙带菜游孢子放散的高峰期。据估计1克裙带菜孢子叶可以放散10万—l000万个游孢子。放出的游孢子只一个细胞,没有雌雄区别。在游孢子的侧端长有两根像胡须一样的鞭毛,依靠鞭毛的摆动,游孢子能在海水中自由游动,遇到岩石或其他物体后就会附着在上面,鞭毛消失,变为球形成为胚孢子。随后胚孢子开始萌发并进行细胞分裂,成为有雌雄区别的配子体。
7月—8月,这个时期是配子体渡夏的季节。当水温超过23℃后,配子体细胞壁加厚,变为球状进入休眠期。我们知道很多动物有休眠的习惯,但裙带菜所谓的休眠是为了渡过难熬的夏季高水温期。虽然裙带菜的配子体比较耐高温,但海水水温如果超过30℃时,也会引起配子体死亡。因此,在夏季海水温度超过或接近30℃的区域,裙带菜的配子体在夏季有较高的死亡率。
9月,这是裙带菜雌雄配子体成熟和受精的季节,又叫做成熟期。渡过了高温期的雌雄配偶体在水温降到20℃以下后,分别形成卵囊和精子囊。精子囊放出的精子在海水中向卵囊的方向游动,进入卵内进行受精。
10月—11月,受精卵开始分裂形成幼孢子体,又叫做幼孢子体的生长期。当水温降到15℃--17℃后,幼孢子体进行旺盛的细胞分裂,同时在叶片的基部生出假根固着在岩石和地面上。这个阶段在裙带菜栽培生产上又叫做幼苗期。
12月—4月,在海水温度降到13℃--5℃之间,进入裙带菜的快速生长期,这是裙带菜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幼苗期的幼苗经过快速的生长,最大的藻体长度达到3米以上。进入4月后再次形成繁殖器官孢子叶,成熟后在晚春至初夏时候产生下一个世代的游孢子,又开始了下一轮的生殖循环。裙带菜就是按照上述途径完成其生活史周期的。据统计,一个成熟的孢子叶能够放散数亿个游孢子,但在流夏阶段由于受高温、光照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配子体的绝大部分在夏季死亡,到秋天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100个左右。
在每年的5月前后,我们迎来了裙带菜收获季节,期待已久的裙带菜就会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

裙带菜盐渍

裙带菜的加工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65年盐渍裙带菜的开发使裙带菜在生鲜条件下进行保存成为了可能,这在裙带菜的加工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盐渍裙带菜由于使用大量的食盐,在除去裙带菜水分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它保存价值。5年以后,又发明了先将新鲜藻体煮沸,然后再进行盐渍的煮沸盐渍裙带菜加工方法,在提高保存价值的同时,又使裙带菜的色泽变的更加鲜艳。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的生活潮流更加趋向于简单、快捷,而煮沸盐渍裙带菜在食用方面仍存在着诸多不便之处,如食用前需要洗净、切碎等工序,比较浪费时间。在这种情况下,1975年开发的煮沸干燥裙带菜就显得非常方便。其加工方法是,将收割上来的新鲜裙带菜煮沸后去掉茎和中肋,经冷藏后清洗,切成边长5厘米一6厘米的小块,再利用热风干燥成成品。在做菜汤和大酱汤的时候,将煮沸干燥裙带菜放进汤中后,裙带菜小块会立即复原,节省了浸泡盐分等时间,使裙带菜的食用变的十分方便。由于煮沸干燥裙带菜被切成了适于食用的小块,也适应了现代人懒于用刀的想法。随着煮沸干燥裙带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量将还会大幅度提高。随着煮沸干燥裙带菜大量使用于快餐食品,有人担心在味道和营养方面与新鲜裙带菜是否会有差异。实验表明,煮沸干燥裙带菜放进水中后,会立即吸水膨胀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在营养及味道等方面几乎与新鲜裙带菜相同,所以,食用快餐品的人们可不必担心。
以前的盐渍裙带菜一般不易长期保存,而煮沸干燥裙带菜的另一个优点是保存期长达一年,其原因是煮沸干燥裙带菜含水量很低,可以长期保存。煮沸干燥裙带菜从表面上看是皱巴巴的黑色小块,也许给您的印象不是太好,但其成分与新鲜的裙带菜几乎是相同的。如果嫌吃裙带菜麻烦的人,请食用煮沸干燥裙带菜,您会感到非常的简单和方便。
但是,要想给人类提供大量足够的裙带菜,必须发展裙带菜的栽培业。我们知道,在我国沿海的海岸边自然生长着很多裙带菜,依靠收割这些野生裙带菜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在1954年,大规洋四郎先生开发了裙带菜栽培技术并进行较大规模的栽培生产,为市场提供足够的裙带菜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市场上消费的裙带菜约有90%来自于栽培生产。裙带菜的栽培需要大量的苗种,而苗种的培育已经达到了产业化,其方法是使裙带菜的孢子附着在苗绳上后在海中培育,待幼苗出现后将苗绳缠绕在设置在海中的大绠上进行栽培。如果谈到养殖或栽培,人们就会联想到银鲑、鲤鱼、香鱼养殖那样要进行投饵等养殖管理。裙带菜的栽培仅孢子采苗需要人工进行,与天然生长的裙带菜一样,栽培裙带菜主要依靠吸收海水中的营养盐生长,在自然的条件下培育为成体,因此,其含有的成分与自然生长的裙带菜是完全相同的。随着栽培技术的完善和加工技术的提高,裙带菜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也将会越来越紧密。

主要品类

裙带菜的收割期与当年海水温度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主要集中在2月—5月之间。从海上收割上来的新鲜裙带菜,如果将它放置而不马上进行加工的话,就会因裙带菜自身“酶”的作用被消化,在短时间内失去海藻特有的味道和光泽,藻体失去弹性。因此,为了能够常年食用裙带菜,人们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加工方法,我们在市场买到的裙带菜基本上都属于加工品。市场上贩卖的裙带菜商品种类基本上分为盐渍品和干燥品两大类,而每一大类中又包含着许多小的种类。

裙带菜淡干裙带菜

这是古代中国沿海流传下来的最古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将从海中收获的新鲜裙带菜直接摆放在太阳光下晒干,或者将新鲜裙带菜用淡水洗去盐分后摆放在太阳光下晒干而成。

裙带菜灰干裙带菜

这是距今约150年前的江户时代末期,在四国的鸣门地区发明的干燥裙带菜加工的典型方法。在收获的新鲜裙带菜的两面涂上草木灰,铺在沙滩上利用太阳光晒两天左右,这样草木灰中含有的碱性作用,可以使裙带菜藻体保持特有的浓绿颜色而且长年不变,到上市贩卖时用淡水洗掉草木灰,再挂在绳子上晾干成细条状,又叫做“鸣门条裙带莱”。在明治时代,灰干裙带菜是最好的水产品,一直到战前都作为贵重商品来对待。灰干裙带菜用水洗掉草木灰后,在清水中浸泡5分钟—10分钟就可以伸展开,是四国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有名产品,不仅藻体颜色鲜艳,而且叶片有弹性、口感好,具有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裙带菜裙带菜板

这是从岛根县到新潟县的日本海沿岸地区生产干燥裙带菜的一种加工方法。裙带菜的收割时间是3月下旬至5月中旬,加工方法是将收割上来的新鲜裙带菜用淡水洗净后控去水分,然后将叶片展开紧密地摆放在木帘上,利用太阳光晒干,这样就成为一张很薄的裙带菜板。出售时裙带菜板一般是被切成长40厘米—50厘米,宽20厘米—30厘米的商品规格。裙带菜板与普通的干燥裙带菜不同,它可以在火上烤一下后放在嘴里嘎吱嘎吱地食用,也可以搓碎后撤在米饭上食用。

裙带菜盐渍裙带菜

这是1965年前后开发的裙带菜加工方法。收割上来的新鲜裙带菜去掉茎和孢子叶,拌上足够的食盐,装入编织袋中叠垛起来,上面稍加重力在低温状态下脱水一夜,然后去掉中肋和梢部的枯叶,再加盐搅拌保存。

裙带菜煮沸裙带菜

同样是盐渍裙带菜,但这种产品是新鲜裙带菜先经过煮沸后再进行盐渍加工,加工后的裙带菜色泽非常鲜艳。这种加工方法自1970年诞生以来,是目前为止被采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但保存的时间没有灰干裙带菜长。煮沸盐渍裙带菜的加工方法是先将新鲜裙带菜的孢子叶去掉,在85℃—100℃海水中或盐水中煮沸30秒—50秒,然后进行冷却、脱水后,添加20%—24%的食盐,搅拌后盐渍15小时,然后去掉茎,再进行加重力脱水、拌盐后上市场销售。

裙带菜孢子叶

通常所说的裙带菜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不完整的。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食用的只是裙带菜的叶片部分,抱子叶则是裙带菜的繁殖器官,位于裙带菜茎的基部靠近假根的地方。以前可能是因为其质地较硬食用的人不多,由于发现裙带菜孢子叶具有褐藻酸和藻聚糖的保健效果,食用的人数迅速增加。市场上贩卖的把子叶都是干燥品,粘液较多,在清水中浸泡复原后,用刀切成细丝或用礤菜板擦成细丝,添加醋、酱油和其他调料做成凉拌抱子叶是非常好吃的。市场上也出现了凉拌抱子叶成品。

裙带菜裙带菜茎

是在裙带菜叶片加工时候,利用撕下来的中肋和茎生产的裙带菜产品。中肋一般是切成长条的盐渍品在市场贩卖,很受一般家庭的欢迎。另外,还有将中肋和茎切成小段做成各种小菜在市场上销售。
以上就是日本市场上贩卖的裙带菜商品。2010年起日本国内每年消费裙带菜鲜品约24万吨,其中消费量最大的是煮沸盐渍裙带菜。但是,煮沸干燥裙带菜因其具有食用方便、又易保存的优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消费量逐年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