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麻花 介绍

介绍摘要

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油炸面食小吃。起源尚不明确。现主产于陕西省咸阳、山西稷山、湖北崇阳、天津、湖南。其中山西稷山以咸香油酥出名,湖北崇阳以小麻花出名,天津以大麻花出名。另有天津十八街麻花、河南汝阳县麻花、江苏藕粉麻花、河南宁平麻花、湖南新化赵氏麻花各具特色。作法是以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制而成。在中国北方地区,立夏时节有吃麻花的古老习俗。

基本含义

麻花是中国的一种特色食品。用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以油炸成。天津以生产大麻花出名,山西稷山麻花以油酥出名,苏杭藕粉以原始工艺出名,而湖北崇阳以小麻花出名。
麻花的主要产地有有天津麻花,山西稷山麻花,陕西咸阳麻花,湖北崇阳麻花,江浙苏杭麻花等。天津以生产大麻花出名,河南汝阳以纯手工传统工艺八股麻花出名,陕西咸阳以咬金大麻花出名,苏杭以手工藕粉麻花出名,而山西稷山麻花是咸的,一尺左右长(有大小几种),有普通的和油酥的,每根都多次扭转抻拉折叠而成,色香味诱人,做主食和零食都可。
麻花因其制作简单,食用方便,被历来的文人墨客大加赞誉。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就曾定有一首赞美麻花的诗,《寒具诗》:“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无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
相传很久以前,大营一带毒蝎横行,人们为了诅咒,每年阴历二月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久而久之,这种"蝎尾"就演变成今天的麻花。
麻花把两三股条状的面拧在一起,用油炸熟即可。麻花金黄醒目,甘甜爽脆,甜而不腻,口感清新,齿颊留香;好吃不油腻,多吃亦不上火;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小麻花热量适中,低脂肪,既可休闲品味,又可佐酒伴茶,是理想的休闲小食品。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铰链形,故又称“铰链棒”。有甜、咸两味之分。甜味的又有拌糖的(外表撒砂糖粉)和不拌糖的区别。
麻花文化: 几千年的中华美食文化中,小麻花是炎黄子孙喜爱的民族传统食品。苗翠花小麻花是麻花中的一枝奇葩,既秉承了麻花传统的技法,又将现代科技注入到麻花制作中,使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食品再次焕发了青春。
麻花原料:面粉、花生油、盐、水。
将面粉放盆中,倒入面粉400g、面粉放40g油、5g盐,用手将面粉和油搓均(油多则后面难操作),搓透后加水揉成面团(面团不可太硬),盖湿布饧20分钟;
将饧好的面团拿出再次揉均,搓成长条切出小剂子,盖湿布再饧10分钟;
饧好后均匀的搓成细长条,两头向不同方向搓上劲,合并两头捏紧;
再重复一次,做成麻花生坯;
依次做好所有的小剂子,成麻花生坯;
锅内放多油烧至2成热时下入麻花生坯(2成热的油温变化不大用手置于油锅上面微微感觉有点热)。
奶油、芝麻及巧克力等甜味小麻花可作为早餐食品,又可以作为休闲食品零吃,也可满足糖尿病患者的需要,又可以作为主食和面条煮食,和小南瓜及粉条炒菜吃;特色火锅小麻花下火锅吃,风味特香;桂花小麻花具抗癌、清火、化痰、散结之功效;鸡汁小麻花高蛋白高营养。
天津麻花指的是桂发祥十八街大麻花,历史悠久。很酥很香。
稷山麻花是咸的,有普通的和油酥的,色香味诱人,做主食和零食都可。
湖南小麻花介绍:
麻花典故:
“赵氏麻花来由”
相传上古时期,蚩尤带领九黎氏族部落在湖南新化县维山乡神龙山一带兴耕农作,繁育后代,自然成了南都门。神龙山脚下(今名维山乡水口村)有一口水井,水井旁曾经住有一户赵氏农家,常年靠做麻花烧饼为生计。有一次蚩尤的部下巡山迷路了就转到了这户人家,饥饿的蚩尤部下抢了这家麻花烧饼,烧了这家茅房。准备开杀时一位蚩尤部下说道:“此人为我们有用,把他带上山去吧”。蚩尤尝了麻花烧饼喜出望外,大声连说了几个“好”字,令赵氏在山上做了几锅麻花烧饼叫族人分享,族人都说好吃,唯独一个小孩说到不好吃, 蚩尤冲着赵氏怒道:“这是为何?” 赵氏跪曰:“这与水质有关矣!”蚩尤派部下跟赵氏下山在那口水井坊再做几锅麻花烧饼,蚩尤吃了果然不一样,蚩尤的军师笑道:“麻花烧饼说都门,名色繁伪恣饱吞!”蚩尤听后高兴地称它为“水口坊麻花烧饼”,从此水口坊麻花、赵氏麻花相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