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评定大豆粕营养价值的方法

通过用眼看、鼻嗅、口尝、手摸等感官特征检查大豆粕的色泽、形状、香味、软硬度、夹杂物等, 进而判定大豆粕的品质概要差异。优质大豆粕的色泽新鲜一致, 呈黄褐色或淡黄色, 形态为不规则的碎片状, 片状大小较均匀, 质地均匀, 流动性好, 无霉变、虫蛀及杂物, 具有炒黄豆香味, 无发酵、酸败、霉味、焦糊味和生豆腥味等。如大豆粕呈灰白色, 可能是大豆陈旧, 贮存期过长;如大豆粕中皮壳量太多, 意味着大豆成熟度不够或杂有其他皮和壳类物。另外, 在接收时需认真检查, 控制好适合本地区安全储存的水分。
我国规定饲料用大豆粕的质量标准及分级标准以蛋白质、粗纤维、粗灰分为质量控制指标, 按含量分为三级。三级大豆粕质量指标必须全部符合相应等级的规定, 二级饲用大豆粕为中等质量指标, 低于三级者为等外品。
1 体视镜下观察
正常豆粕皮外表面光滑, 有光泽并可见明显的凹痕和针状小孔;内表面为白色多孔海绵状组织, 还可看到种脐。异常豆粕颗粒形状不规则, 一般硬而脆, 无光泽, 不透明, 呈奶油色或黄褐色。
2 生物镜下观察
在经处理后的大豆种皮表面, 可见多个凹陷的小孔及向四周呈现的辐射状, 犹如一朵朵小花, 同时, 还可见表皮的哑铃形细胞。
体视和生物镜下的特征是评定大豆粕品质的主要依据。
1 尿素酶活性 (UA) 测定法
UA测定法是评定大豆粕的加工程度是否适当及营养品质优劣的传统方法。将粉碎的大豆粕与中性尿素缓冲溶液混合, 在30±0.5℃温度下保持30 min, 尿素酶催化尿素水解产生氨, 在中性条件下用过量的盐酸中和氨, 再用氢氧化钠回滴, 计算出每分钟每克大豆粕释放氨态氮的毫克数来表示尿素酶的活性 (UA) 。一般情况下活性越低越好, 但如果加热过度又会引起氨基酸的被破坏。
饲料厂或原料采购地还常用快速测定法, 即在室温下尿素酶可将尿素水解产生氨, 释放的氨可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根据变红时间长短来判断尿素酶活性的大小。
2 蛋白溶解度 (PS) 测定法
此方法被认为是一项优于UA测定方法的评估大豆加工过度与加工不足的最佳方法。方法主要是用0.2%氢氧化钾溶解豆粕, 测定其中的蛋白含量占未用氢氧化钾处理的豆粕中的蛋白含量的百分比, 来表示蛋白溶解度PS值。该方法需要使用离心机, 并进行2次定氮, 一般情况下蛋白溶解度低于70%的豆粕营养价值已受到破坏, 低于65%几乎可以肯定豆粕加热过度。近年来由于加工技术的改进, PS有增高的趋势。
3 抗胰蛋白酶活性 (TI A) 的测定法
TIA测定法是评价大豆粕质量最为可靠的化学方法。随加工处理时间的延长, 抗胰蛋白酶活性TIA值减少, 但此法昂贵、耗时, 一般不采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大豆粕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采用TIA抗胰蛋白酶活性值测定是最理想的。抗胰蛋白酶活性是以抗胰蛋白酶活性单位TIU来表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