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是一种海洋棘皮动物,我国从北到南都有分布,以辽宁东、南部沿海、山东青岛沿海及福建省沿海产量较多。海胆以海洋绿藻、褐藻类的较大型海藻为饵料,一般生活在潮间带以下至十几米深的岩礁型海底。在大连地区常见,可作为加工原料的品种有紫海胆、马粪海胆、红海胆三种,但以前两种为多。
紫海胆一年生壳径可达3厘米,2年生5厘米,3年生为7~8厘米。马粪海胆3年生壳径为5厘米以上。海胆的加工是在海胆的生殖腺肥满的季节,选取较大的个体,取出生殖腺,去除杂质,进行盐渍或者酒精腌渍,也可以直接加工成冰鲜海胆黄。加工冰鲜海胆黄的季节在11~1月和4~8月;酒精或盐渍品的加工在4~8月,也可以在加工冰鲜品的同时加工部分盐渍品和酒精制品。
Echinoidea
棘皮动物门海胆纲的通称。分2亚纲,22目。化石种约5000种。现生种800种,分隶于225个属。中国已知约100种。
体呈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盘形。内部器官包含在由许多石灰质骨板紧密愈合构成的1个壳内。壳上布满了许多能动的棘。壳板上每对管足孔相当于1个管足,多排海得拉巴风光列10纵行。口在下面,中央有5个白齿,系咀嚼器官——亚氏提灯的一部分。1个海胆壳由约3000块小板愈合而成。
海洋中的刺客
海胆,别名刺锅子、海刺猬,体形呈圆球状,就像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得了个雅号——“海中刺客”。渔民常把它称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世界上现存的海胆约有850多种,我国沿海约有150多种。常见的如马粪海胆、大连紫海胆、心形海胆、刻肋海胆等。
海胆是海洋里一种古老的生物,与海星、海参是近亲。据科学考证,它在地球上已有上亿年的生存史。由于沧海桑田的缘故,在我国的西藏高原,就曾发现过海胆的化石。它们在世界各大海洋中都生活过,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活动最为频繁。由于它们喜欢盐度高的海域,所以靠近江河入海处和盐度低的海水中很少分布,或者根本没有分布。
海胆的御敌工具
海胆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较坚硬的泥沙质浅海地带,躲在石缝中、礁石间、泥沙中或珊瑚礁中。有背光和昼伏夜出的习性,靠棘刺防御敌害。
海胆的棘有长有短,有尖有钝,种类不同,棘的结构也不一样。海南岛珊瑚礁中盛产一种石笔海胆,状如盛开的花,俗称烟嘴海胆,因其棘甚粗牡,可做烟嘴用。有的种类棘甚长,可达20多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