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九层塔又名“鱼香菜”、“罗勒”,粤东客家地区和潮汕地区的人称之为“金不换”、“满园香”、“满姨香”。九层塔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多层塔状,故称为“九层塔”,来自庞大的罗勒家族,由于其叶与茎及花均有浓烈的八角茴香味,也叫兰香罗勒,全草具疏风解表,化湿和中,行气活血,解毒消肿之效,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及美洲的热带地区。

历史背景

罗勒原产地在印度,西亚等地,印度人视其为神圣的香草,是天神赐给人类的恩典。
在印度罗勒被视为神圣之物,在法庭上发誓的时候,必须以它为誓。
其次在印度亦认为配戴罗勒叶片可以避邪。
在欧美的神话故事中常见到「罗勒」的踪迹。在古罗马时期,罗勒的名称为“basilescus”,它源自于喷火龙“basilescus”之意思,因此传说胸前必须佩带着罗勒才能解除魔咒击败此怪兽。
在欧美传统医学(民俗疗法)上以罗勒作为解蛇毒或毒蜘蛛之药剂。
据传耶稣基督复活之后,在它的墓穴旁长满了罗勒,除了代表罗勒本身韵神性外,更强调其生命力的强韧。
中南美洲国家视罗勒为保护身家安全的吉祥植物;墨西哥的情人之间也会献上罗勒,代表仰慕之意。
东正教祭典使用的圣水都是以罗勒调制成。
罗勒的希腊字代表为皇室或国王,据称当时在宗教祭典上希腊国王用的香油即为罗勒精油所制成,因而被称为 “国王的香药草”。
而罗马尼亚罗勒则代表比较浪漫的意义,当男孩子接受少女一支罗勒枝条,表示他们彼此已经正式订婚。
罗勒由印度传入中国,罗勒为印度语的译音。
中国在北魏《齐民要术》中就有其栽培加工记载。
罗勒茎四棱,多分枝;叶对生,卵圆形;花分层轮生,花冠唇形,白色、紫色,叶色翠绿或红紫,花簇鲜艳,且具有芳香气味,是庭院花镜、树坛边隙地栽植的优良地被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