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扁茎黄芪饲养价值

扁茎黄芪质地柔软,稍有气味,随着生长期的增长,茎的比例逐渐增大,分枝期、蕾期、初花期、盛花期至结荚期,其茎叶比值分别为0.98、1.09、1.20、1.40。扁茎黄芪虽有气味,但猪、鸡、兔喜食,牛、羊乐食,尤其喜食嫩绿的枝叶,无论青饲或是调制成青干草粉搭配饲喂均可。扁茎黄芪的粗蛋白质及能值含量较高,而粗纤维较苜蓿低(表46—1),按饲料分类,在分枝期的干草粉属蛋白质类饲料,蕾期接近蛋白质类饲料水平。据测定现蕾期的扁茎黄芪比同期的紫花苜蓿粗蛋白质含量高1.78%;,粗脂肪高0.44%。扁茎黄芪含有丰富的动物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其含量高于苜蓿(表46—2)。扁茎黄芪含有畜禽生长发育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其分析结果与苜蓿对比见表46—3。扁茎黄芪产量高,每年可刈割3次。
由于它根系发达,根瘤很多,种植后能给土壤中留下大量有机物质和氮素,所以它是各种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综上所述,扁茎黄芪营养丰富,适口性优良,抗逆性强,产草量高,亩产鲜草可达5000kg以上,故可评为优质豆科牧草。扁茎黄芪的成熟种子又可入药,中药名“沙苑子”,能补肝肾,固精、明目。扁茎黄芪是很好的护坡植物。由于根系发达,盘根错结形成密网,地上部分枝叶繁茂,茎蔓交织,呈半匍匐状覆盖地面,可形成较厚的草层,起到了很好的固土作用。扁茎黄芪枝叶繁茂,花朵芬芳,花期长,又是很好的蜜源植物和花粉源植物。

扁茎黄芪药用价值

【来源】 :为豆科植物扁茎黄芪的种子。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较细弱,略扁,基部常倾卧,有白色柔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9~21,椭圆形,长0.7~2cm,宽3~8mm,下面有白色柔毛;托叶小,披针形。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7朵;花萼钟形,萼齿5,与萼筒近等长,有白色柔毛;花冠蝶形,浅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凹,龙骨瓣与翼瓣约等长;子房密生白色柔毛,有短子房柄。荚果膨胀,纺锤形,长2~3.5cm,先端有喙。花期8~9月,果期9~10月。生于山野、路旁;多栽培。主产陕西,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吉林也有分布。
【采制】: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生用或炒用。
【性状】: 种子略呈扁肾形,长2~2.5mm,宽1.5~2mm,厚约1mm。表面光滑,褐绿色或灰褐色,边缘一侧凹处具圆形种脐。质坚硬,不易破碎。子叶2,淡黄色,胚根弯曲,长约1mm。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味。
【化学成分】 :含脂肪酸、鞣质。
【性味】:性温,味甘。
【功能主治】: 用于肾虚腰痛、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眩晕目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