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1981年引入中国。其肉质细嫩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餐桌上的佳肴,由于含脂量低,是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优质滋补品。另外,它还是一些珍贵水产动物的饲料。福寿螺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中国各地均有养殖。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而是管圆线虫病是由于鼠类的心、肺部寄生线虫寄生在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可发生脑膜脑炎。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可引起头痛、发热、颈部强硬等症状,严重者可致痴呆,甚至死亡。
因此,食用福寿螺时一定要注意彻底加热。

防治方法

控制方法:重点抓好越冬成螺河第一代成螺产卵盛期前的防治,压低第二代的发生量,并及时抓好第二代的防治。以整治和破坏其越冬场所,减少冬后残螺量,以及人工捕螺摘卵、养鸭食螺为主,辅之药物防治。
(1)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以上时,应马上防治。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于雨后或傍晚每667平方米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0.7kg,拌细砂5一10kg撒施,施药后保持3—4cm水层3—5天。
(2)施用2%三苯醋锡粒剂(TPTA)每公顷每次施用15—22.5kg,于栽植前7天施用,田水保持3cm深约1周。水温高于20℃,可用15kg;低于20℃,可提高用量,但不得超过22.5kg。也可用80%聚乙醛可湿性粉剂(Metaldehyde),每公顷每次1.2kg,于栽植前1—3天,加水稀释,一次施用,田水保持1—3cm深约7天,气温要求高于20℃时施用。
(3)每亩(667平方米)施用8%灭蜗灵颗粒剂1.5—2kg,碾碎后拌细土或饼屑5—7.5kg,于温暖、土表干燥的傍晚撒于受害植株根部,2—3天后,接触过药剂的福寿螺分泌大量粘液而死亡。防治适期,以产卵前为宜。
(4)茶粕含有破坏福寿螺表面黏膜结构的活性物质,每亩用茶粕(或桐籽麸)粉10~15公斤拌干细土10~15公斤均匀撒施;也可每亩用6%密达颗粒剂0.5公斤拌干细土15公斤均匀撒施。施药后田中保持有5厘米左右的水层,时间约为7天,杀螺效果最佳。 试验表明,用茶粕2—15kg/667㎡防治水田福寿螺,药后三天死亡率达98.1%以上,从室内试验看,茶粕施用后2-3小时福寿螺活动迟缓,即表现中毒症状。茶粕防治福寿螺防效高,适合于防治水田福寿螺,可在大田生产中广泛使用。建议使用时,用茶粕2—4kg/667㎡拌细沙土15kg,在福寿螺盛发期施用,施药后要求田间保持有水7天左右。

营养价值

每100克福寿螺肉的营养价值
食物能83卡
蛋白质12.2克
脂肪0.4克
碳水化合物6.6克
灰3.2克
磷61毫克
钠40毫克
钾17毫克
核黄素12毫克
烟酸1.8克
其他食物价值:维生素C,锌,铜,镁和碘

美食菜谱

配方
1公斤福寿螺肉,1杯植物性菜油,半杯玉米淀粉或面粉,1茶匙黑胡椒粉,四分之一杯酱油,3茶匙醋,3个丁香蒜
头,1至2个红辣椒,半茶匙明矾,1个鸡蛋
做法
收集4至6公斤的福寿螺成虫,可提取大约1公斤左右的肉干
把福寿螺浸泡在自来水中24小时,以除去未消化的食物。也要去掉漂浮在水面上的死福寿螺。
把福寿螺放在大罐子里闷20至30分钟。
然后提取、清洗福寿螺肉,用明矾漂洗福寿螺肉以除去难闻的气味。
把所有的调味品与福寿螺混合,浸泡24小时。
把浸泡过的福寿螺放在太阳下晒2至3天,或者把它放在40度的烤箱中烘48小时。
准备好的福寿螺风干3天。
在植物油中油炸2分钟。也可用另一种方法:在最后的烹饪前,放在玉米淀粉或者面粉与鸡蛋的混合物中转动福寿螺肉。
在最后烹饪时,再油炸5分钟或者油炸到它脆为止。在吃前先凉一下。

相关介绍: 香辣福寿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