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藻体呈黄褐色,株高一般为30—50cm,高的可达200cm左右,采用生殖细胞人工育苗经养殖后高达380cm,藻类分为假根、茎、叶片和气囊4部份。藻体外形由于南北地理环境的不同,出现较大的差异,北方种群株技密集,叶、气囊扁宽多锯齿,南方株枝稀长,叶,气囊线形或棒状。
羊栖菜的生长方式是由顶端细胞进行立体型分裂。随着藻体生长,叶片由下向上逐渐脱落。羊栖菜的生活史中只有孢子体阶段,而无明显的配子体阶段。羊栖菜雌、雄异株、异托,生殖托圆柱状顶端钝,表面光滑,基部具有柄,单条或偶有分枝,雌性生殖托粗短(长约2~4mm,直径 1.5~2mm),雄托稍细长(长约4~10mm,直径 1~1.2 mm),精子囊和卵子囊分别位于雄、雌生殖窝内。

生长习性

羊栖菜的生长和发育季节随着生长的地区而不同,黄、渤海产幼苗初见8~11月,次年 5~10月成熟;东海产幼苗见于9月至次年 2月,4~8月间成熟;南海产幼苗成熟期很早,一般为2~6月(曾呈奎等 2000)。繁殖期一般在 5~10月,南方由于气温较高,比北方要提前些。
羊栖菜的藻体生长及发育明显受温度、光照、盐度及潮汐、营养盐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其中温度和光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地理分布

我国北起辽东半岛,南至雷州半岛,均有分布;以浙江沿海最多。20世纪90年代后,浙江沿海大规模栽培。

分类学

名称:羊栖菜;拉丁文名Hizikia fusifarme.植物界;褐藻门;圆子纲;墨角藻目;马尾藻科;马尾藻属;羊栖菜。
品种分类
从生态学上讲,羊栖菜是暖温带一亚热带性海藻,主要生长在太平洋西北部。在我国沿海北 自辽东半岛南到
广东雷州半岛,日本(北海道南部、经本州至九州)和朝鲜沿岸(东岸、南岸及西南岸)都有羊栖菜的分布。
在分类学上,羊栖菜隶属褐藻门,墨角藻目,马尾藻科。早先学名为Sargassumfusifor (H .)Setch., 关于该藻列为那个属国际上有不同的意见。日本藻类学家 冈村 (1932)和Yoshida(1998)将它放在羊栖菜属 (Hizikia)中,而美国藻类学家Setchell(1931)认为和马尾藻属(Sargasssum)相同,放到马尾藻属反曲叶亚属中。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引起体形变异,枝叶和气囊不一定同时存在于同一藻体上(曾呈奎等 2000)。

适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婴幼儿、老年人食用。
1. 特别适宜患甲状腺肿、颈淋巴结肿、浮肿、脚气、高血压、大肠癌、贫血、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症、动脉硬化等症人群多食;
2. 脾胃虚寒者忌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