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民间用全草入药,治中暑发热、感冒恶寒、胃痛呕吐、急性肠胃炎、痢疾、跌打瘀痛、下肢水肿、颜面浮肿,消化不良、皮肤湿疹搔痒、多发性疖肿,此外亦为治毒蛇咬伤要药。
药用信息
【炮制】:拣净杂质,除去残根,先将叶抖下另放,然后将茎喷洒清水,润透后切段,晒干,再与叶和匀。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经、胃经。
【功能主治】:宣散风热。清头目,透疹。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不可久煎,宜作后下;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先或捣汁涂敷。
【注意】: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1.《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2.《千金·食治》:动消渴病。
3.《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4.《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附方
①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简便单方》)
②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明目经验方》)
③ 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猪牙皂)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醋,炙令焦黄)。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圣惠方》薄荷丸)
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永类钤方》)
⑤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普济方》)
⑥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本事方》)
⑦治蜂虿螫伤:薄荷贴之。(孟诜《必效方》)
⑧治火毒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法频涂。(《医说》)
⑨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闽东本草》)
⑩治男妇伤风咳嗽,鼻塞声重 野薄荷二钱,陈皮二钱,杏仁(苦杏仁)二钱(去皮、尖)。引用竹叶(淡竹叶)十五片,水煎服。(《滇南本草》)
⑾治结膜炎 将薄荷叶用冷开水洗净后,浸入乳汁中10~30分钟。患眼用5%盐开水冲洗后,取薄荷叶盖于患眼上,经10分钟可再换1叶,每日数次。(《福建药物志》)
⑿治脑漏,鼻流臭涕 野薄荷不拘多少。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⒀治干湿疥疮,皆以湿热而生,通身奇痒不休 薄荷一两,百部一两,地肤子一两。每日煎水洗一二次。(《吉人集验方》)
⒁治皮肤隐疹不透,瘙痒 薄荷叶10g,荆芥10g,防风10g,蝉蜕6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