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价值

络石藤性味

苦,辛,性微寒

络石藤归经

心,肝,肾经

络石藤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单味可用至30g;浸酒,30-60g;或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汁涂。

络石藤功效

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

络石藤主治

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络石藤功效分类

祛风药;止血药
临床
1. 治疗中风 全虫(研末服)、丹参各30g,土鳖、地龙、僵蚕、钩藤、忍冬藤、海风藤、络石藤各15g,鸡血藤60g,蜈蚣3条,乌梢蛇9g,黄芪120g,当归12g,随证加减,水煎服.治疗54例,疗效满意.〖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91;14(3): 24〗
2. 治疗痹症 海风藤王、络石藤、钩藤、鸡血藤、威灵仙各100g,透骨草50g,川乌、草乌、细辛各30g,切碎,以75%酒精10000ml 浸泡1个月制成抗风湿渗透液备用.治疗时将渗透液均匀地涂于疼痛关节部位,再加 TDP 照射,经5~10分钟,局部温热,药液烘干,如此再涂1~2次药液,每次治疗时间为30分钟,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中西药.对照组单纯用TDP理疗器照射疼痛部位30分钟。
各家论述
1.《纲目》:络石,气味平和,其功主筋骨关节风热痈肿,变白耐老,即医家鲜知用者,岂以其近贱而忽之耶。服之当浸酒耳。
2.《得配本草》:络石,配射干、山栀,治毒气攻喉。配参、苓、龙骨,治白浊已甚。
3.《要药分剂》:络石之功,专于舒筋活络。凡病人筋脉拘挛,不易伸屈者,服之无不获效,不可忽之也。
4.《本草正义》:络石气味,《本经》谓之苦温,盖以功能通经络活血而言之,故以为温。然《本经》主治,纯是热症,则非温热可知,故《别录》改作微寒,而《御览》引李当之说,且以为大寒也。此物善走经脉,通达肢节,《本经》主风热死肌,《别录》养肾,主腰髋痛,坚筋,利关节,皆即此义。其治痈肿、喉舌肿,口干舌焦,皆苦寒泄降之功用也。《别录》谓其除那气,则以邪热而言。凡《本经》、《别录》邪气二字,所赅最广,其实各有所主,并非泛辞,读者当以意逆之,自能悟到,不可混作一例者。惟大惊入腹四字,则不甚可解,当付阔疑。恭谓疗产后血结大良,盖以瘀露不通而言,苦泄破瘀,且善通络,是以主之。又谓主蝮蛇疮毒心闷,则清热泄降,固解毒之良药。又谓刀斧伤疮,敷之立瘥,则又外治活血之神丹矣。藏器谓主一切风,即《本经》治风热死肌,《别录》利关节之义。今用以舒节活络,宣通痹痛甚验。
5.《本经》: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
6.《别录》:主大惊入腹,除邪气,养肾,主腰髋痛,坚筋骨,利关节。
7.《药性论》:主治喉痹。
8.《唐本草》:疗产后血结。蝮蛇疮,绞取汁洗之,服汁亦去蛇毒心闷;刀斧伤诸疮,封之。
9.《本草拾遗》:煮汁服之,主一切风。 10.《中国药植志》:祛风止痛,通络消肿。适用于关节痛,肌肉痹痛,腰膝酸痛等症;也能消散诸疮,去咽喉肿痛。11.《中国药植图鉴》:预防流产。
12.《江西草药》:祛风活络,凉血止血。治关节炎,肺结核,吐血,外伤出血,风火牙痛,瘰疬,毒蛇咬伤。
用药禁忌
1、《本草经集注》:杜仲、牡丹为之使。恶铁落,畏菖蒲、贝母。
2、《药性论》:恶铁精。杀殷孽毒。
3、《本草经疏》:阴脏人畏寒易泄者勿服。

相关频道: 络石藤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