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功效
    去寒理气,安神
  • 中文名
    陈皮粥
  • 英文名
    ChenPizhou
  • 主要食材
    陈皮,大米
陈皮(即橘子皮)粥 是一道去寒理气,安神的简单实用粥品。陈皮,入脾、肺经,有理气健脾,消滞健胃,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效。用陈皮煮粥服用,其功效更甚。

粥方材料

陈皮10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

烹饪方法

将陈皮择净,切丝,水煎取汁,加大米煮为稀粥服食,或将陈皮研末,每次取3-5克,调入已沸的稀粥中,同煮为粥服食,每日1剂,连续3-5天。

适应症

脾胃亏虚,脘腹胀满,肋胁疼痛,嗳气频作,食欲不振,纳差食少,恶心呕吐,咳嗽痰多,胸膈满闷。
粥义解说:陈皮,又名橘皮,古称贵老、红皮,为芸香科常绿小乔木植物橘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成熟果实之果皮,由于新鲜的橘皮味较辛辣,因此以橘皮陈久者佳,故名陈皮,陈皮以广东新会柑、茶枝柑的柑皮质最好,所以中医处方常写"广陈皮"、"新会皮"。
据历代医书记载,陈皮是治疗脾胃气滞,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嗳气呕吐,消化不良的常用药,又因其能燥湿化痰,所以中医临床又常用其治疗咳嗽多痰,胸闷不舒等。中医认为,陈皮性味辛、苦、温,入脾、肺经,有行气健脾,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之功,《本草纲目》言其"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意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疗呕哕反胃嘈杂,时吐清水,痰痞,痰疟"。《饮食别录》言其"下气,止呕咳,除膀胱留热,停水,五淋,利小便,主脾不能消谷,气冲胸中吐逆霍乱,止泄,去寸白"。药理研究表明,陈皮含有多种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可使胃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加快,起健胃祛风之效。煮粥服食,可助陈皮理气化痰之力,还可增强陈皮健脾养胃之效。

原料

大蒜汁半碗,炒陈皮末半匙,冰糖1匙,粳米100克。制作:粳米洗净煮粥,拌入大蒜汁、炒陈皮末、冰糖即成。

用法

每日1次温服。

原料

生黄芪30克,粳米100克,陈皮末1克,红糖少量。制作方法:将生黄芪浓煎取汁,粳米、红糖少量与之同煮,粥成加陈皮末,稍煮即成。

原料

:陈皮6克核桃仁20克 冰糖10克。

制作方法

1.将陈皮润透,切丝;核桃去壳留仁,用素油炸香,捞起放入碗中待用;冰糖打碎。
2.大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600毫升,置武火烧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时,加入陈皮、核桃仁、冰糖搅匀,继续煮至粥熟即成。

原料

大米3两(约120克),猪枚头肉6两(约240克),猪排骨8两(约320克),鱼蓉4两(约160克朗,陈皮1/4个,马蹄粒、葱粒各1汤匙,腐竹1/2两(约20克)。腌米料:
油、盐各1/2茶匙。

腌肉料

砂糖1/2茶匙,盐1茶匙,生粉2茶匙,澄面、胡椒粉各1/8茶匙。
制作方法:
1、米用清水浸片刻,去水,加入腌米料拌匀,待米发涨并呈乳白色时,用匙压碎。
2、陈皮浸软,刮去瓤,切细。
3、猪肉切细,剁蓉,加入腌肉料、鱼蓉、陈皮和马蹄,顺方向用力搅拌成胶状,最后搓成小粒肉丸子,并用煮水煮熟(汤水留用)。
4、猪排骨氽水,腐竹抹净,剪碎。
5、清水约15杯注入锅内烧煮,先下猪排骨和腐竹煲半小时,跟着下米大火煲产半小时,然后改慢火,注入3之煮肉丸汤水,煲成粥,最后放入肉丸煮片刻,撒上葱粒便成。

原料

杏仁6g,松子仁、柏子仁、桃仁、火麻仁各10g,陈皮3g,粳米、冰糖适量。功效:
1:上述五仁皆为植物的果仁,富含优质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养阴润燥,滑肠通便。其中杏仁、桃仁具有宣肃肺气之功;
2:火麻仁味甘,性平,归脾、大肠经;有补润肠通便的作用,还有滋养补虚的功效;
3:陈皮能行气除胀,合而用之有宣肺润肠、行气通便的作用。

制作方法

1:粳米加水1000ml煮成稀粥
2:五仁打碎,加入粥中
3:用文火煮致稠粥,以表面见油为度
4:加入适量冰糖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

主治肠燥津亏便秘、腹胀等。

注意事项

大便溏者不宜。

食谱原料

海带、粳米各100克,陈皮2片,白糖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海带用温水浸软,换清水漂洗干净,切成碎末;陈皮用清水洗净。2、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于火上,煮沸后加入陈皮、海带,不时地搅动,用小火煮至粥成,加白糖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

产妇

健康提示

此粥有补气养血、清热利水、安神健身作用。产妇临产时食之,能积蓄足够力气完成分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