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

多发性骨髓瘤的中医药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骨髓浆细胞恶性增生,分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及其轻链成分,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的常见血液肿瘤。
多发性骨髓瘤主要出现如下症状:
1、骨骼病变:骨痛、骨质疏松、骨折、骨骼肿块和高钙血症。
2、贫血、出血等。另外,肾性贫血也较为常见。
3、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肾功能损害、肾病综合征。
4、感染和发热:常见带状疱疹病毒、细菌和真菌感染。
5、肝脾肿大、心肝舌皮肤等淀粉样变性。
6、高粘滞血症:头晕、视物模糊、肢体麻木,甚至意识障碍。中医学认为,多发性骨髓瘤属于“肾脏――精血――骨骼”系统的病变。其内因是由于肾脏亏虚,精血不足,骨骼失荣;其外因是由于感染邪毒,瘀血痰湿内阻,影响“肾脏――精血――骨骼”系统。因此,在治疗方面主要是补肾填精,祛瘀化湿,解毒通络。临床实践中,我们主要依据辨病、辨证两个层次对本病进行治疗,以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患者贫血、骨痛等症状,增强化疗敏感性,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的目的。广东省中医院血液科代喜平
一、辨病治疗
多发性骨髓瘤病机总属肾虚血瘀毒蕴为患。常见腰膝酸软,面色少华,倦怠乏力,胸、腰、胁疼痛,痛有定处,舌暗或紫,脉偏沉。其总的治疗原则为益肾化瘀,解毒通络。具体处方:仙灵脾10~15g、补骨脂20~30g、骨碎补30~40g、田七3~5g、丹参20、山慈菇15、全蝎10~15g。
二、辨证治疗
在辨病的基础上,常分为三大主要类型,以辨证治疗。
1、肾(脾)阳虚型:腰背或其他骨处疼痛,遇寒加重,得温则缓,面色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头晕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下肢浮肿,心悸气短,喘不能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具体处方:熟附子10~15g、鹿角胶15~30g、肉桂5g、杜仲15~20g、熟地15~20g、山药15g、山萸肉10~15g、枸杞子20~25g、菟丝子25g、当归10g、青风藤15g等
2、肾(肝)阴虚型:腰痛或其他骨处疼痛,腰酸乏力,头痛,耳鸣,消瘦,盗汗,颧红,尿频数色深黄,舌质黯红,苔薄黄微腻而干,脉弦大而数,重按无力。治以补益肝肾。具体处方:大熟地15~20g、山萸肉10~15g、枸杞子20~25g、龟甲30~45g(先煎)、旱莲草15~30g、制首乌10~15g、鹿角胶10g、菟丝子 15~25g、忍冬藤20~30g等。
3、痰瘀互结型:腰胁或他处疼痛,痰核肿大,Y瘕痞块,咳嗽痰多,纳呆食少,面色黧黑,或形体肥胖,舌黯红可有瘀斑,或胖大舌,苔厚腻,脉滑或涩。治疗以涤痰祛瘀。具体处方:法半夏10~15g,茯苓10~15g,陈皮10~15g,黄药子10g,当归10~15g,川芎10~15g,桃仁10~15g,牡丹皮10~15g,赤芍10~15g,乌药10g,白花蛇舌草15~30g,鳖甲20~30g,蛇六谷10~15g。
三、具体药物应用方面,我们有以下体会:
1、动物胶类:为临床常用补益药物,具有补益脾肾,滋阴养肝,填精益髓,益气养血,搜风剔络,软坚散结等功效。我们根据辩证,对阳虚患者应用鹿角胶、阿胶;对阴虚患者应用龟板胶、阿胶、鳖甲等。对血虚者重用阿胶养血。
2、虫类药物:如水蛭,地龙、地鳖虫、全蝎、蜈蚣等在传统痹证、癌症的临床应用方面,有良好深及筋骨、祛风止痛、活血化瘀、解毒抗癌等作用,可发挥良好效果,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病位深,迄今为止难以治愈的疾病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我们针对高粘滞血症者加入水蛭,地龙、三棱治疗;对骨骼膨出、肝脾肿大者以鳖甲、地鳖虫、全蝎、僵蚕治疗。
3、藤类药物:藤类药物具有舒经活络,祛风止痛,解毒抗癌等作用。多发性骨髓瘤病变在骨髓筋骨,多为寒邪为病,导致脾肾阳虚为主。以现代医学看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淀粉样变、高粘滞血症,化疗后可出现药物性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藤类药物可以达到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相关并发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