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薏仁 介绍

介绍摘要

薏仁(拉丁Semen Coicis,英文名Coix Seed)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也是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等,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改善作用。

中药属性

【词目】薏仁
【拼音】yì rén(音同:意人)
【性味】性凉,味甘、淡。新鲜的薏米有一股类似稻谷的清香味道或者天然的植物气味,那些有哈喇味或者别的不正常味道的薏米,可能是陈薏米也可能是化学药品熏制的,需要谨慎购买。
【功能主治】健脾渗湿,除痹止泻。薏米可用于治疗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湿痹拘挛、脾虚泄泻。中医常用其来治疗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等病症。
【生态环境】喜生于湿润地区,但能耐涝耐旱。中国各地均有栽培。长江以南各地有野生。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北方俗称草珠珠,岭南(广州)人口中的“琅亚珠”。
薏(yi)米是补身药用佳品。。难怪桂林地区有首民谣这样唱道:"薏米胜过灵芝草,药用营养价值高,常吃可以延年寿,返老还童立功劳。"
在9-10月茎叶枯黄,果实呈褐色,大部成熟(约85%成熟)时,割下植株,集中立放3-4d后脱粒,筛去茎
叶杂物,晒干或烤干,用脱壳机械脱去总苞和种皮即可。
1.薏苡仁:取原药材,除去皮壳及杂质,筛去灰屑。
2.炒薏苡仁:取净薏苡仁,置预热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微黄色,略鼓起,具香气时,取出晾凉。
3.麸炒薏苡仁:取麸皮撒于热锅内,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时,倒入净薏苡仁,炒至表面黄色,微鼓起,取出,筛去麸皮,晾凉。(每100Kg薏苡仁用麸皮15Kg)
《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50克,以糯米,取使。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
成品性状
1.薏苡仁:种仁宽卵形或长椭圆形,腹面有1条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以粒大充实、色白、无皮碎者为佳。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类白色。主体为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多面形,直径2-20μm,脐点星状、三叉状、人字形或裂缝状,复粒少见,由2-3分粒组成。
2.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淡黄色,略有焦斑,气微香。
3.麸炒薏苡仁:微鼓起,表面黄色,略有香气。
炮制作用:
1.薏苡仁:味甘淡,性凉。归脾、胃、肺经。具有健脾渗湿、清热排脓、除痹、利水的功能。生薏苡仁性偏寒凉,长于利水渗湿,清热排脓,除痹止痛,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肺痈,肠痈,风湿痹痛,筋脉挛急及湿温病在气分。
2.炒薏苡仁和麸炒薏苡仁:性偏平和,两者功用相似,长于健脾止泻,但炒薏苡仁除湿作用稍强,麸炒薏苡仁健脾作用略胜。常用于脾虚泄泻,纳少、脘腹作胀。
该品呈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较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微甜。
【产地】贵州、福建、河北、辽宁
【采收加工】11~12月间采挖。晒干,打下果实,再晒干,除去外壳、黄褐色种皮及杂质。
【成分】薏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有使皮肤光滑,减少皱纹,消除色素斑点的功效,长期饮用,能治疗褐斑、雀斑、面疱,使斑点消失并滋润肌肤。而且它能促进体内血液和水分的新陈代谢,有利尿、消水肿的作用,也被当做节食用品。
1.选购薏米以结实,颗粒大、杂质少,带有清新香气为佳。
2.薏仁较难煮熟,煮前需温水泡2-3小时,让它充分吸水,然后再与其他米粒一起煮。
【性状鉴别】种仁宽卵形或长椭圆形,长4-8mm,宽3-6mm。表面乳白色,光滑,偶有残存的黄褐色种皮。一端钝圆,另端较宽而微凹,有1淡棕色点状种脐。背面圆凸,腹面有1条罗宽而深的纵沟。质坚实,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味微甜。以粒大充实、色白、无皮碎者为佳。
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具有健脾利湿、清热排脓等功效,适用于泄泻、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肠痈、白带等症,薏米可入药,用来治疗水肿、脚气、脾虚泄泻等。
健脾,渗湿,止泻,排脓。用于脾虚腹泻,肌肉酸重,关节疼痛,水肿,脚气,白带,肺脓疡,阑尾炎。常用量9~30克。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
1. 对心血管的影响:抑制呼吸中枢,使末梢血管特别是肺血管扩张。
2. 抗肿瘤:尤以脾虚湿盛的消化道肿瘤及痰热挟湿的肺癌更为适宜。
3. 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
4.降血糖:可起到扩张血管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尤其是对高血压、高血糖有特殊功效。
5. 抑制骨骼肌的收缩:薏仁可抑制骨骼肌收缩,能减少肌肉之挛缩,缩短其疲劳曲线;能抑制横纹肌之收缩。
6. 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对风湿痹痛患者有良效。
7. 降血钙、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8. 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