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薏仁 介绍

介绍摘要

薏仁(拉丁Semen Coicis,英文名Coix Seed)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土玉米,薏米、起实、薏珠子、草珠珠、回回米、米仁、六谷子。是常用的中药,也是常吃的食物,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薏仁又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雀斑、老年斑、妊娠斑、蝴蝶斑等,对脱屑、痤疮、皲裂、皮肤粗糙等都有改善作用。

中医传承

【传说一】薏仁是一味传统的美肌艳肤食物,也是常用的治病良药。其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渗湿、健脾补肺、清热排脓之功效,为治疗面部扁平疣、痤疮、黄褐斑等损容皮肤病的首选药物。其美肤悦色由来已久,颇受医家和女性的青睐。相传古代有一位长了赘疣的妇女,在给当郎中的丈夫制造苡仁酒(薏仁、白酒)时,因常偷偷品尝此酒,天长日久,不仅颈部的赘疣不知不觉中消失了,就连脸上的皱纹也没有了,显得十分年轻,后来苡仁酒美容一直流传至今。
【传说二】还有一个传说,古代一位富翁家的千金小姐,不知何因,皮肤没有弹性,粗糙得像海桐皮似的。经多方医治无效。年近24岁仍无人上门提亲,员外心急如焚。后听说用苡仁煮粥,可除此疾,于是每日早中晚用50克左右苡仁煮粥,又用100克净苡仁米煎水给小姐当茶饮。半年后,小姐皮肤光滑如珠,细腻如玉,光彩照人!
1.《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志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膈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2.《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脾虚泻,致 成水肿,风湿盘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土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痈肠痈。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部,用治脚气肿痛,肠红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气和力缓,倍用无不效。
3.《本草述》: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4.《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5.《本经疏证》: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似,而不知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盖以云乎气,则术温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不相侔也。此其义盖见于《金匮要略·痉湿蝎篇》,曰湿家身烦疼,当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家,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夫身烦疼者,湿而兼寒;一身尽疼者,湿而兼风。寒从阴化,风从阳化。故身烦疼者,属太阳;发热日晡所剧者,属阳明。属太阳者宜发汗,属阳明者宜清热,发汗所以泄阳邪,清热所以折阳邪,质之以用术用桂者为发汗,薏苡则为清热矣。虽然,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铁拘挛,不能屈伸,彼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独不用薏苡何耶?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勿用YU米,颗大无味,其YU米时人呼为粳YU是也。
2.《别录》:薏苡生真定平泽及田野。八月采实,采根无时。
3.《纲目》:薏苡,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用米酿酒;一种圆而壳厚坚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YU也。其根并白色,大如匙柄,ZHA结而味甘也。
薏苡仁30克,黄芪、白术各12克,桂枝、于姜各6克,大米克,白糖适量。黄芪、白术、桂枝、干姜水煎取汁,入薏苡仁、大米煮成粥,加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食用。具有健脾温中、和胃降逆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性慢性浅表性胃炎等。
薏苡仁20克,白豆蔻、丁香各10克,生姜6片,粳米克,食盐、味精各适量。前4味水煎取汁,入粳米煮成粥,加食盐、味精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2次食用。具有温中散寒、理气止呕等作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性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脘疼痛、呕吐、呃逆等。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各种癌症患者、关节炎、急慢性肾炎水肿、癌性腹水、面浮肢肿、脚气病浮肿者、疣赘、美容者、青年性扁平疣、寻常性赘疣、传染性软疣、青年粉刺疙瘩以及其他皮肤营养不良粗糙者、适宜肺痿、肺痈者食用
2. 据前人经验,妇女怀孕早期忌食;另外汗少、便秘者不宜食用。
3.本品力缓,宜多服久服,多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脾虚无湿,大便燥结及孕妇慎服。
4.津液不足者慎用。
【薏米食疗作用】
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泄泻、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肠痈、淋浊、白带等症。
5.薏米性寒,不适合长期大量食用,一般不要超过一周。长期大量单独食用,会导致肾阳虚,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严重会导致不育不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