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主料
    黄鱼干
  • 中文名
    黄鱼干
  • 适宜人群
    失眠、食欲不振、贫血患者
  • 不适宜人群
    体质过敏、哮喘患者
黄鱼干,是以鲜黄鱼腌制晒干而成的。优质黄鱼干的肉质紧密不软,呈丝状,洁净有光泽,气味清香,不泛油。

食用指南

适宜人群:失眠、食欲不振、贫血患者。
不适宜人群:体质过敏、哮喘患者。

历史典故

黄鱼70年代一度有“爱国鱼”之美誉一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舟山渔场做为大黄鱼主要产卵地以及上海人的“私家渔塘”和海鲜渊薮,年度渔获里有一半都是大黄鱼。由于产量实在太大,加上保鲜技术不济,鱼获一但出现积压,还要劳动政府去动员大家尽量多吃,故此鱼在70年代一度还有“爱国鱼”之美誉,就像北京的大白菜那样。而上海话之所以会把学名为“人力脚踏三轮运货车”的车子称为“黄鱼车”,据信也和大黄鱼——准确地说,是和当年大黄鱼之多之贱有关:因那车在旧时裹着黄布满街乱跑,像极了海里群起乱窜的大黄鱼。时至今日,只要话题里一提到“黄鱼车”,基本上也都不会有什么好事。
一旦到了灶头上,物越是俗,货越是贱,就越是放得开手脚:雪菜蒸蒸可以,糖醋烧烧不错,裹上面粉下油锅炸炸(面拖黄鱼)或者放点咸菜梗和笋片烧个汤(大汤黄鱼)也不拘。而在浙江沿海产地,就更使得上手段了,什么氽丸子、敲鱼面以及蒸鱼饼,就连偷个懒随便煮个面条,用的也都是货真价实的东海野生大黄鱼。
鱼多到这个地步,如何变着法儿吃并且吃出花儿来,倒成了人的问题了。因此,当年不知有多少水灵灵的大黄鱼被晒成咸鱼干、即黄鱼鲞,“薧而食之”。晒黄鱼干之法和黄鱼鲞之名里的那个至今都很烦人的“鲞”,据说也都和吴王有关:“吴王回军,会群臣,思海中所食鱼,问所余何在。所司奏云:并曝干。吴王索之,其味美,因书下着鱼,是为鲞字。”

购买指南

(1)色泽鉴别
良质干鱼——外表洁净有光泽,表面无盐霜,鱼体呈白色或淡
次质干鱼——外表光泽度差,色泽稍暗。
劣质干鱼——体表暗淡色污,无光泽,发红或呈灰白,黄褐,浑黄色。
(2)气味鉴别
良质干鱼——具有鱼干的正常风味。
次质干鱼——可有轻微的异味。
劣质干鱼——有酸味、脂肪酸败或腐败臭味。
(3)组织状态鉴别
良质干鱼——鱼体完整、干度足,肉质韧性好,切割刀口处平滑无裂纹、破碎和残缺现象。
次质干鱼——鱼体外观基本完善,但肉质韧性较差。
劣质干鱼——肉质疏松,有裂纹、破碎或残缺,水分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