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蒿子 介绍

各家论述

1.《本草图经》:青蒿,治骨蒸劳热为最,古方多单用之。
2.《本草新编》:青蒿,专解骨蒸劳热,尤能泄暑热之火,泄火热而不耗气血,用之以佐气血之药,大建奇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可使,无不宜也。但必须多用,因其体既轻,而性兼补阴,少用转不得力。又青蒿之退阴火,退骨中之火也,然不独退骨中之火,即肌肤之火,未尝不共泻之也,故阴虚而又感邪者,最宜用耳。又青蒿最宜沙参、地骨皮共用,则泻阴火更捷,青蒿能引骨中之火,行于肌表,而沙参、地骨皮只能凉骨中之火,而不能外泄也。
3.《本经逢原》:青蒿亦有两种,一种发于早春,叶青如绵茵陈,专泻丙丁之火,能利水道,与绵茵陈之性不甚相远;一种盛于夏秋,微黄似地肤子,为少阳、厥阴血分之药,茎紫者为良。
4.《重庆堂随笔》:青蒿,专解湿热,而气芳香,故为湿温疫疠要药。又清肝、胆血分之伏热,故为女子淋带、小儿痉痫疳NI神剂,《本草》未言,特为发之。
5.《神农本草经》:主疥瘙痂痒,恶疮,杀虱,留热在骨节间,明目。
6.《唐本草》:生挼敷金疮,大止血,生肉,止疼痛。
7.《食疗本草》:益气,长发,补中,明目,煞风毒。治骨蒸。烧灰淋汁,和石灰煎,治恶疮瘢靥。
8.《本草拾遗》:主妇人血气,腹内满,及冷热久痢。秋冬用子,春夏用苗,并捣绞汁服。亦暴干为末,小便冲服。如觉冷,用酒煮。
9.《日华子本草》:长毛发,发黑不老,兼去蒜发,心痛热黄,生捣汁服并敷之。泻痢,饭饮调末五钱匕。
10.《滇南本草》:去湿热,消痰。治痰火嘈杂眩晕。利小便,凉血,止大肠风热下血,退五种劳热,发烧怕冷。
11.《本草纲目》:治疟疾寒热。
12.《本草新编》:退暑热。
13.《生草药性备要》:治小儿食积,洗疥癞。
14.《医林纂要》:清血中湿热,治黄疸及郁火不舒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