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 功能
    醒酒
  • 主要食材
    鱼,葱
  • 口味
    酸辣
  • 中文名
    醒酒汤
醒酒汤即指能起醒酒作用的汤。过量饮酒会导致宿醉等后果,而酒后饮用醒酒汤则能有效避免或减轻因过量饮酒引起的不良状态。醒酒汤一般以酸辣或者酸甜为主,大多具有醒酒开胃,增进食欲等功效。

制作材料

醒酒汤主料

鲜鳙鱼头750克

醒酒汤配料

嫩豆腐100克、净冬笋25克、鸡蛋1个、榨菜25克、水发香菇25克

醒酒汤调料

葱、姜、料酒、精盐、味精、酱油、香醋、湿淀粉、麻油、红油、胡椒粉、熟猪油、鲜汤各适量

做法

1.锅上火下清水烧沸,投入治理干净的鱼头及葱一半(打成结)、姜一半(切成片)烧煮10分钟左右,捞出鱼头趁热拆去全部鱼头骨(尽量保持鱼肉完整),备用。
2.锅上火烧热,下熟猪油,将无骨鱼头肉下锅稍煎片刻,再下料酒、精盐、鲜汤、姜一半(切成末)用中火烧10分钟,然后用漏勺捞出鱼头肉放入汤钵内。
3.把提前切好的豆腐丝、榨菜丝、冬笋丝、香菇丝投入原汤中烧沸,调入调料,用湿淀粉勾芡后,再淋入打散的鸡蛋液,再下红油、麻油、香醋,推匀后,倒入盛鱼头的汤钵内,撒上胡椒粉、葱一半(切成末)即成。

醒酒汤制作关键

1.煮鱼头时,火不要太大,也不要煮得过烂,否则拆骨时容易碎而不完整。
2.拆骨时要仔细认真,动作要轻巧。
3.煎鱼头时,锅一定要先热透,并用油炙锅,这样煎出的鱼头不易粘锅。

醒酒汤桔味做法

原料:桔子罐头半瓶、莲子罐头半瓶、青梅20克、山楂糕50克。白糖,白醋,桂花,淀粉少许。
制法:
1.将青梅、山楂糕均切成小丁备用。
2.将桔子、莲子罐头连汤汁倒入锅内,加入青梅、山楂糕、白糖、白醋、桂花和适量开水烧开。见糖化后,用水淀粉勾芡,盛入汤碗内即成。
特点:色泽鲜艳,酸甜可口。

醒酒汤陈皮做法

原料:香橙皮500克、陈橘皮500克、檀香120克、葛花250克、绿豆花250克、人参60克、白豆蔻仁20克、盐180克。
制作:香橙皮、陈橘皮去白,盐炒,与其它诸药共为细末。
功效:酒醉不解,呕噫吞酸。香橙皮、陈皮、檀香、豆蔻等理气,葛花、绿豆花等解酒,人参健脾益气。合用治酒醉及消化不良等。
用法:每日空腹时,取10—30克,以白开水冲服,少量制作时,用量按比例减少.

醒酒汤八仙做法

功效: 清热醒酒。
用料:醪糟汁10毫升,橘子瓣30克,葛仙米10克,青梅10克,山楂糕30克,百合30克,糯米粉15克,雪梨30克,白糖100克,白醋3毫升。
制法:将青梅、山楂糕切成粒,雪梨切成小片,糯米粉制成豌豆大小汤元。将锅洗净,置于火上,加水烧开,放入加工过的葛仙米、百合煮一下,加白糖。待糖溶化后,再下小汤元,并放入山楂、青梅、雪梨、橘子瓣、醪糟汁烧开,滴白醋起锅入盆。
用法:随意饮服。
注释:此汤与“八珍醒酒汤”名近而物略异。前者偏于补脾益肾,尽“八珍”之功;后者偏于滋阴清热,解“八仙”醉酒之效。此汤虽甜而适口,但不宜过浓过酸,以免伤害脾胃。

醒酒汤灵芝饮品

灵芝用于醒酒,是比较安全的。《本草纲目》记载灵芝有解百毒的作用。现代临床研究,灵芝可以清除血中毒素,对受损的 肝脏细胞起修复营养的作用。研究发现,灵芝能帮助人体快速分解出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可以快速分解人体内的酒精。

醒酒汤做法

【原料】:灵芝(整芝)、蜂蜜
【做法】:将灵芝切片,加入清水,用文火炖煮2小时后,取其汁加入适量蜂蜜即可。

醒酒汤菜谱功效

醒酒开胃

醒酒汤菜品口感

口味:苦

营养价值

每百克可食部分含水分73.2-83.3克,蛋白质14.8-18.5克,脂肪0.9-7.8克,灰分1.0-1.3克,无氮浸出物0.1-1.3克,热量69千卡,钙36毫克,磷187毫克,铁0.6-1.1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2.7毫克。
鳙的精华在于头。被日本棋界誉为“超一流棋手”的聂卫平,嗜食鱼头,一顿可吃5、6个。这既由于味美,也由于他认为鱼头可以补脑。鳙肉性味甘、温,有暖胃益筋骨之功效。用鱼头入药可治风湿头痛,妇女头晕。
其胆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加大剂量,则作用持久。由于鳙鱼胆有毒,降压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故临床上使用需要慎重。
吞服鱼胆也会发生中毒现象,其症状与草鱼胆、鲤鱼胆相同。暂无特殊疗法,应引起注意;如无必要,不宜滥服鱼胆,以免中毒。

食疗方法

1.竹笋、茄子、调味品各适量。将竹笋、茄子洗净,切丝,放入热油锅内翻炒至快熟时,调入葱、姜、淀粉等,翻炒片刻,滴些麻油即可。每日1剂,可润肠通便。适用于酒后腹胀、肠燥便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
2.木耳6克,佛手10克,苡仁20克,猪瘦肉60克,调味品适量。将猪肉洗净,切丝,同木耳,佛手,苡仁加清水适量同炖至烂熟后,去佛手加食盐,味精等调味服食。
本方可疏肝健脾,化痰除湿,用于酒后胸中闷痛、身重乏力、肢体困重、心悸易寐等。
3.荠菜200克,鸡蛋1个,调味品适量。将荠菜洗净,加水2碗,煮至1碗时,打入鸡蛋,煮熟,调味服食。
可清热和胃,用于酒醉呕吐后食欲不振、胃脘隐痛等。
4.葫芦1000克,青辣椒适量,调味品适量。将葫芦去皮、洗净、切丝;青辣椒洗净,切丝。锅中放素油适量烧热后,下葱姜爆香,而后下葫芦等,炒至葫芦熟后,放食盐味精等调味即成。
本方可清热利湿,适用于酒后口渴、小便不利、淋涩疼痛、腹胀、黄疸等。
5.大枣50克,人参3克,白果75克,莲米10克,青鸭1只,调味品适量。将大枣去核,人参切片研末,白果取肉,白鸭去头杂,洗净,而后纳诸药于鸭腹内,再于白鸭表面涂上调味品,上笼蒸烂服食。
本方可补气养血,健脾和胃,适用于酒精性肝炎纳差食少、神疲乏力、头晕眼花、腹泻或大便溏薄、心悸、面色苍白等。
6.蜂蜜水-酒后头痛喝点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美国国家头痛研究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这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并且第二天起床后也不头痛。
7.西红柿汁-酒后头晕西红柿汁也是富含特殊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消失。
喝西红柿汁比生吃西红柿的解酒效果更好。饮用前若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8.新鲜葡萄-酒后反胃、恶心新鲜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目的。
同时,其酸酸的口味也能有效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饮酒前吃葡萄,还能有效预防醉酒。
9.西瓜汁-酒后全身发热西瓜汁是天生的白虎汤(中医经典名方),一方面能加速酒精从尿液排出,避免其被机体吸收而引起全身发热;另一方面,西瓜汁本身也具有清热去火功效,能帮助全身降温。饮用时加入少量食盐,还有助于稳定情绪。
10.柚子-酒后口气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早就记载了柚子能够解酒。将柚肉切丁,沾白糖吃更是对消除酒后口腔中的酒气和臭气有奇效。
11.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颜面发红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B族维生素。
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最好在饮酒前先喝芹菜汁以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有效消除酒后颜面发红症状。
12.酸奶-酒后烦躁蒙古人多豪饮,酸奶正是他们的解酒秘方,一旦酒喝多了,便喝酸奶,酸奶能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吸收。由于酸奶中钙含量丰富,因此对缓解酒后烦躁症状尤其有效。
13.香蕉-酒后心悸、胸闷饮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精在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目的,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14.橄榄-酒后厌食橄榄自古以来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症状。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冰糖炖服。
15.酒后忌饮茶都以为茶能解酒,却不知就这样被“贻误”多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酒后饮茶伤肾,腰腿坠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饮水肿。
现代医学研究也指出,茶水会刺激胃酸分泌,使酒精更容易损伤到胃黏膜;同时,茶水中的茶碱和酒精一样会导致心跳加速,更加重了心脏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