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樗白皮 (《药性论》)
【异名】樗皮(《日华子本草》),臭椿皮(《滇南本草》),苦椿皮(《陕西中药志》)。
【来源】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根部或干部的内皮。
【药材】①樗根白皮(《近效方》),又名:樗根皮(《本草拾遗》)。
干燥根皮,形状不规则,多呈扁平的块片状,或稍向内卷而成瓦片状或卷筒状,其大小、长短、厚薄均相差很大,长3~10厘米或更长,宽1~5厘米,厚5~10毫米。
外表面黄棕色或稍浅,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突起而微反卷,有时外面栓皮剩落,而露出黄白色皮层;内表面淡黄色至淡棕黄色,较平坦,密布排列较整齐的点状突起或点线状纵突起,有时破裂成小孔状。
质坚脆,折断面不平坦,外侧现颗粒状,内侧微显纤维性,棕黄色。
具油腥臭气,折断后较强烈,味甚苦而持久。
②樗木皮(《本草拾遗》) 干燥的干皮,较根皮厚而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等,厚约1.5~2厘米。
外皮暗灰色至灰黑色,极粗糙不平,有裂纹,有时刮去栓皮,露出淡棕黄色皮层。
其它与根皮相同。
根皮及干皮均以内厚、块大、黄白色、不带外皮者佳,一般习用根皮。
全国大部分地区多有生产。
樗(臭椿)、椿(香椿)为两种不同科属的植物,但在历代《本草》中每见合并叙述,商品亦多将樗皮、椿皮统称椿白皮或椿根皮,盖因二者功用大体相同之故。
使用较广者为樗白皮,仅在四川、陕西、湖北、贵州等地单独使用椿白皮,或椿皮、樗皮兼用。
参见椿白皮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