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网 粉皮 介绍

介绍摘要

粉皮是中国南方地区以及山东地区流行的特色传统食品,最早记载于北魏《齐民要术》。粉皮是对用大米、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蚕豆淀粉等,制作成的薄片食物的统称。粉皮有鲜、干两种,鲜的即刻食用,干的便于存放运销。粉皮是一种用淀粉制成的传统食品,适宜于农户家庭制作,工具也很简单。

其它相关

高村粉皮又叫张氏粉皮,是河南长垣的著名小吃。早在清朝康熙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肉丝带底(河南名菜)“肉丝带底”是“中国厨师之乡”长垣的一道名菜。2005年被评为“河南名菜”。选用的是长垣高村绿豆粉皮,经浸泡切丝,拌好后放入碗中,与炒好的肉丝一同上菜。当着客人的面浇在粉皮上即可拌食,是一款热菜凉吃、鲜咸味美、滑软适口、荤素搭配的经典菜肴。
潢川粉皮产自潢川县,是中国传统小吃。这种粉皮以淀粉为原料(绿豆和豌豆粉为好),按淀粉用清水搅拌均匀,然后分舀入一个个特制的粉锅内(铜或铁制,直径约20厘米),放在沸水锅里不停地踅罗,直至凝固,再将粉锅移置于冷水中,取出即成。这种水粉皮光亮柔软,折叠不破,久煮不烂,清香爽口。可凉调下酒,又可作肉汤配料。
亳州粉皮主要流传于亳州地区的传统特色食品,最早记载于北魏《齐民要术》,将绿豆、高粱、豌豆、山芋等加工成淀粉(可混合用,也可单独用),调成稀糊,用大锅加水烧开,用器皿取淀粉50克左右,放入特制的铜镟内(形似平底锅),将镟子放入沸水上转动,然后慢慢停止,淀粉糊在镟子内摊成薄薄的一层,然后镟子内放入沸水,迅速捞出放入凉水内,用手慢慢将薄淀粉皮从镟子内扒掉,放在特制的高粱秆或苇子做成的帘子上晾干即可。亳州粉皮筋骨强、色白、入口滑润,可拌凉菜、也可烩、烹、炖、烧,是当地家家必备的日常用菜。亳州粉皮以铜关村生产的名气最大。
亳州诞生国内首个粉皮标准
日前,亳州市铜关粉皮厂与省质监局合作,制订的粉皮标准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开始实施。粉皮在没有国家标准出台的情况下,在安徽省内首家制订了粉皮标准。 2004年,铜关粉皮厂和省质监局合作,在参照了GB10462L绿豆,GB5949生活饮用卫生标准,GB2713-2003《淀粉类制品卫生标准》等标准的基础上,开始制订企业标准。经过多次组织专家讨论认证,日前该粉皮标准得到认可并开始发布实施。
粤西信宜人用大米制作粉皮,以形薄、嫩滑、美味远近闻名。
最有特色的“食惯嘴粉”和“柴枪粉”。都是传统著名小吃。“食惯嘴粉”因产于池洞镇食惯嘴村而故名,粉皮以大米为原料,加水磨浆,然后用蒸具蒸熟而成。
粉皮的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以油香,粉嫩,爽滑,弹牙的为佳品。称之为捞粉,吃捞粉的时候,一般加上新鲜的红辣椒碎,那样可以增加其鲜味及减少一点“湿气”。还有一般都加上一碗滚烫的稀白粥,用以调和味道和开胃。
“柴枪粉”产于北界镇温泉村,也是用大米磨浆蒸出粉皮,再卷成中间大、两头尖,形似柴枪而得名。柴枪粉用花生油、沙姜、蒜米、丁香、川椒、韭菜等多种香料混合作配料,并以韭菜、芝麻肉粒、豆饼粒、云耳丝、蛋丝等作馅。有其形薄坚韧、质地幼嫩、香味可口,食后回味无穷之独特风味。
鹤山绿豆粉皮,又名“周家吊桥”粉皮,采用祖传配方和特殊工艺手工制作而成,历史悠久,名博中外。据宁阳县志记载该产品为明、清时代贡品。以其独特的风味,载入《山东省风物大全》。20世纪70年代由山东省供销总社备案为地方特色产品。
据广为流传的民间传说记载,很久以前,鹤山泗皋村一周家老汉救了月中玉兔,嫦娥为报其恩,便于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从月中撒下一张银色透明圆状物体于周家,此日月亮在夜中消失,银色透明物体即是所缺的月亮,故后人又称周氏粉皮为“月蜕”,周老汉将嫦娥所赠物体售之于市,可得白银数两,此后,周家日子逐渐殷实,常常接济穷人,嫦娥为扬其善,便亲配秘方,送至周家,周家依方而制,即为绿豆粉皮。
周家绿豆粉皮的特殊配方和工艺只传男不传女。为防止配方和工艺散失,周家在加工制作粉皮的场所筑高墙、挖深沟、架吊桥,只允许家人出入,于是后来就有了 “周氏吊桥”粉皮的称谓,至今鹤山绿豆粉皮的制作仍以鹤山周姓家族为主,也有非周姓加工者,但也都是周家嫡系亲朋益友。
本品以优质绿豆为原料,《本草纲目》载“绿豆煮食消肿下气,清热解毒,生研绞汁服,治丹毒烦热、风疹、热气奔豚,”采用特殊工艺提取淀粉加工粉皮后,保持了绿豆的天然属性,色泽透明,清脆可口,营养丰富,能凉拌热炖,是宴请宾客的美味佳肴,也是馈赠好友的上等礼品,民谣“一桌菜席均有剩,唯有粉皮吃个净” 即为明证。
本品具有不同于其他原料(或非纯绿豆)制作的粉皮的特点。
1、 在沸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加用凉水浸泡可保持24小时不粘不碎。
2、 与肉类或蔬菜一起混炖,不粘连,不破碎。
主要流传于浙江福建地区,其中泰顺县称为米面层、糢糍干,据调查,泰顺县的米面层一年在本地消费约3亿多份,可绕地球三圈。以前农户就可自行加工粉皮,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此项纯手工作坊技艺几乎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