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果干制作

从山上拾拣回来苦椎,第一道工序就是用水浸泡一星期左右;接下来晾晒席上,直至果肉坚硬,用石磨去壳,再用小的筛子过筛,让雪白的苦椎肉与外壳分离。然后再用清水浸泡苦椎肉三五天后,用石磨或粉末机将苦椎肉磨成米糊状。下面的工序还有过滤、沉淀,将苦椎肉渣与淀粉分离,提取淀粉;将淀粉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锅中煮沸,再置于木盆中冷却,就成了苦椎果冻。最后将冷却12小时后的苦椎果冻切成铜钱厚的细条状,晾晒后就成了苦椎果干。整个工序下来要二三十天,目前,除磨糊可用粉末机外,其余工序全是手工。
饥荒年代,周宁农村群众发现“苦椎”的果实可食用,内含丰富的淀粉,于是就学会了加工方法。直至今天,周宁许多农村群众都还有采收加工鸳鸯果的传统。大力提倡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鸳鸯果属纯天然无公害山珍食品,很受消费者青睐,既是治湿疹、皮肤病的特效药,也是上等的佳肴。因而常常成为人们拜访亲朋好友的难得礼物,城里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
周墩村群众更是将其作为冬季增收的一个项目来加工制作,一户就是一个小作坊。秋收刚过,苦椎果成熟,挂满枝头,全村妇女悉数上山,满山遍野地搜索,每天都能拾拣个满满当当的一箩筐。“昔日山货成为城市珍品,”陈孙旺说,每每这个季节,周边城市及浙江等地客商就会前来收购,每公斤价格在30元左右。采收加工鸳鸯果已成了周墩村群众冬季增收的渠道之一,仅此一项,每个农户少则收入千余元,多则五六千元,全村群众冬季增收达10万到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