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价值

种子含油量20-30%,种仁含油量为50-60%,油可供工业用,加工去毒和精炼后可食用,也可供医药用;木材质地坚实,较重,心材和边材不明显,能耐磨损和海水浸泡,不受虫蛀食,适宜于造船、桥梁、枕木、农具及家俱等用材;树皮含单宁15%,可提制栲胶。

海棠果药用价值

海棠果的花、根、果实均可入药,能祛风湿、平肝舒筋,主治风湿疼痛、脚气水肿、吐泻引起的转筋、妇女不孕,尿道感染等症。
海棠果性平、味甘微酸,入脾、胃二经;有生津止渴,健脾止泻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食积腹胀,肠炎泄泻以及痔疮等病症。《饮膳正要》:“酸甘平,无毒,治泄痢。”《食物本草》:“味酸,甘,平,无毒。食之能治泄痢。”《本草纲目》:“酸,甘,平,无毒。主治泄痢。”
适用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海棠味酸,胃溃疡及胃酸过多患者忌食。

海棠果食用价值

果实除生食外,果实可酿酒、做蜜饯,做果酱、果醋、果酒、果丹皮。八棱海棠果也可以切开晾成含水分30%的海棠干,储藏期可长达3年,以备深加工为休闲食品。
海棠干加蔗糖冲水饮用,口味酸甜,含有浓郁的鲜海棠香气,且清凉泻火,健脾开胃,具有很好的食疗保健作用。
营养价值
海棠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等,能够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提高机体功能,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1、生津止渴:海棠含有糖类、多种维生素及有机酸,可帮助补充人体的细胞内液,从而具有生津止渴的效果;
2、健脾开胃:海棠果中维生素、有机酸及氨质含量较为丰富,能帮助胃肠对饮食物进行消化,故可用于治疗消化不良食积腹胀之症;
3、涩肠止痢:海棠味甘微酸,甘能缓中,酸能收涩,具有收敛止泄,和中止痢之功用,能够治疗泄泻下痢,大便搪薄等病症;
4、补充营养:海棠中蕴含有大量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如糖类、多种维生素、有机酸等,可供给人体养分,提高机体免疫力。
营养成分
每100克海棠果所含营养素如下:
热量73 千卡
蛋白质0.3 克
脂肪0.2 克
碳水化合物19.2 克
膳食纤维 1.8 克
维生素A 118 微克
胡萝卜素710 微克
硫胺素0.05 毫克
核黄素0.03 毫克
尼克酸 0.2 毫克
维生素C 20 毫克
维生素E0.25 毫克
钙 15 毫克
磷 16 毫克
钾 263 毫克
钠 0.6 毫克
镁 13 毫克
铁 0.4 毫克
锌 0.04 毫克
铜 0.11 毫克
锰 0.11 毫克
是苹果的优良砧木。在山东烟台海滨砂滩果园用以嫁接西洋苹果,生长良好,早熟,丰产。在陕西、甘肃的黄土高原上作苹果砧木,生长健壮,寿命很长。经过长期栽培,品种很多有些果实味甜酸,也可供食用及加工。米丘林在培育抗寒苹果的工作中采用楸子作为育种原始材料,称为基泰伊卡,系自我国东北引入苏联栽培。
海棠是优美的观赏植物。春天,在艳媚烂漫的花海中,尽管它的花朵较小,但花团锦簇,重葩叠萼,一树千花,令人陶醉。唐朝贾耽的《花谱》一书,曾把海棠称为“花中神仙”。海棠为蔷薇科落叶乔木。干高两丈许,木坚多节,枝密条畅,叶呈卵圆形。我国华北、华东地区,自古就有海棠分布。特别是四川的海棠,不仅栽培广泛,而且久负盛名,古籍中有“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研”的记载。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赞美海棠。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称颂海棠是“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只粗俗。”当代文学家更从品性上称赞海棠“宁愿自我牺牲,不望琼瑶之极”。 海棠种类不多,据《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种,皆木本: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木瓜海棠,习称‘海棠四品’。”其中西府海棠最为娇媚、俏丽,“初如胭脂点点,及开,则渐成缬晕明霞,落则有若宿妆淡粉”,其香又甚清洌。周总理喜爱的海棠,就是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