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摘要

糯米饭是中国传统主食之一,在南方中国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各种节日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 糯米饭也是温州的主食之一,尤其是作为早餐,但温州人对糯米饭的喜欢使得很多地方的糯米饭经营变成全天时。上海流行糯米饭团加油条当早餐,粢饭是上海传统早点。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有甑蒸加红枣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元宵节的汤团、八宝饭、糍粑、年糕,端午节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清明的青团,清明粑。贵州省流行各种口味糯米饭,各种糯米饭的

苗族糯米饭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方便。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身带去食用。在新媳妇初见翁姑,女婿拜见岳丈时,糯米制作的上述礼品是必备的礼物。因此,糯米的用量比例是很大的。县境苗族人民煮粘米时普遍采用木甑蒸和鼎罐煮闷熟。多是按米放水,不滤米汤,群众称为“按汤饭”,苗语称“告翁贺”,食之既不淡味,又有营养。糯米是先用冷水泡发胀后,过滤放于木甑上蒸熟,再盛放于木盆内而食。粘稻或糯稻,多是舂一次吃一天,常年如此。认为现舂现煮,吃了养人,放久了的米是陈米,吃了不养人。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碓、水碾两种,是很早就使用的工具,每户必备。水碾(有称水磨的)碾米才是三几百年历史,据传是外族传入的。近水的寨每寨有架或数架水碾,也只有在农忙季节才使用,干旱主要还是依靠石碓舂米。加工方法,把焙笼烘干或日晒干的稻谷放入石臼内,用脚踏碓杆后端,使舂杆起落,利用落下的力来舂米,舂好即筛去糠而得净米[1]。
姜汁牛肺糯米饭
食材准备
牛肺150克,糯米适量。
制作步骤
文火煮饭,饭熟入生姜汁15毫升拌服。
药用价值
主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脾气虚型:咳嗽痰白而稀或泡沫,自汗、气短、纳减、便溏、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每遇风寒咳痰或喘息发作加重,舌质淡,苔白,脉虚。
猪油夹沙八宝饭
食材准备
糯米500克,蜜枣片、桂圆肉片、红绿瓜丝条、糖莲心(半片)、青梅片各10克,小金桔、板油丁各25克,瓜子仁5克,白糖豆沙各150克,猪油50克。
制作步骤
1、将糯米放在容器中,加冷水浸2~3小时,捞出,放入笼屉中(下面垫纱布)摊平,盖严,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饭熟)出笼。
2、米饭倒入瓷盆中,加白糖、猪油拌匀。
3、大碗一只,涂上熟猪油(防粘),摆上桂圆肉,蜜枣、红绿瓜、瓜子仁、糖莲心及青梅片,呈各种鲜艳美观的图样;然后撬起一部分糯米饭摊开,摊成碗形,中间放入猪油豆沙(拌油丁)摊开;再撬起糯米饭盖牢、贴光,上屉用旺火蒸透;蒸至油、糖、饭融合在一起后出笼;第二天再上笼蒸透;经过三次复蒸,饭呈红色时覆在盘中,拿掉扣碗即可食用。
风味特点:图形美观,软粘适口甜而不厌,油而不腻。如浇上用桔子粉(或鲜桔皮丁)加糖、适量水、少量淀粉和香精熬成的桔黄色的稠汁,则更加酸甜可口。